[发明专利]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8485.2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5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宋阳坤;熊英;王啊丽;许红恩;田继东;段理;马超;邓鲁强;李之燕;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响因素 研究 多因素分析 指数模型 权重 采集 油气田开发 油田 应用过程 增油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通过在全部影响因素中选出可采集影响因素,再从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出待研究影响因素,使得到的待研究影响因素数据更有针对性;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根据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其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将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确定待研究调剖井的调剖的优先级,实现指导在实际的现场应用过程中的选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易造成注入水沿高渗透带突进,导致注水波及体积变小,开发效果变差。对油田储层进行调剖,可以有效抑制注入水沿高渗透带突进,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缓解治理储层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达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而通过选择合适的注水井进行调剖,可以使得调剖开发准确性更高。
目前国内常用的调剖选井方法主要有:一、井口压降曲线选井方法,通过监测井口压降曲线,计算注水井的压力指数和充满度来进行选井;二、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出油井堵水的决策指数,通过决策指数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需要堵水。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井口压降曲线选井方法只考虑了井口压降因素,对复杂井况和多轮调剖井组的适用性较差;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建模推导油井堵水决策指数的方法,渗透率非均质性、油层连通状况、油层动用程度等数据不易取得,现场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利用多因素分析建模确定选井。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影响调剖的全部影响因素、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和敏感性分析资料,得到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的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
根据所述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从所述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择出多个待研究影响因素;
根据所述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赋予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
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根据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
将待研究调剖井资料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根据所述待研究调剖井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84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