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圈作动器外置的主动控制式悬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317821.1 | 申请日: | 2017-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4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位小康;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H02K33/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1208 | 代理人: | 罗习群,陈臻晔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音圈作动器 外置 主动 控制 悬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圈作动器作动的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悬置属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悬置的性能对汽车乘坐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影响整车的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特性。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蒸蒸日上,其发动机频繁地启停以及发动机转速上升率高等特点对汽车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更大挑战;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在一些高级轿车中闭缸技术得到运用,在负荷较小时,“气缸按需运行”(Cylinder On Demand),系统会自动关闭某些气缸。该技术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振动阶次的多样性,还加剧了发动机受力不均匀的振动问题。
液压悬置经过不断改进,结构型式不断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代: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惯性通道-解耦盘式液压悬置、节流盘式液压悬置,第一代液压悬置在低频时表现为大刚度,高频时,明显存在高频动态硬化现象,第二代由于解耦盘的存在,在中高频阶段刚度低,满足了小刚度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内改善了悬置隔振性能。第三代节流盘的使用显著改善了解耦盘引起的动态硬化现象,但是在中高频仍然有动刚度上升的现象。
半主动悬置可根据低动刚度实现方式分为控制节流孔开度、电流变液体、磁流变液体等半主动悬置。半主动悬置比被动悬置多了些自主性,通过对刚度可变或阻尼可变的简单控制来提高悬置的隔振性能。半主动悬置的开-关(On-Off)模式对于改善单一频率如怠速阶次的振动性能有着很好的表现,但是对于发动机的宽频振动的隔离却无能为力。
主动悬置可以跟随发动机的实时工况,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控制计算后,通过内部执行器产生激振力和来自发动机的振动相互抵消,从而抑制振动传递到车身,影响乘坐舒适性。
在现有开发的主动悬置中,大多数是以原有的液压悬置加装作动器改进而成,零部件复杂繁多,带来了过高成本,影响主动悬置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主动悬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音圈作动器外置的主动控制式悬置,包括橡胶主簧、流道板、下壳体总成、下挡板体、惯性通道;音圈作动器集成在悬置装置的底部,音圈作动器底面与作动器支撑焊接在一起,顶部通过线圈支架与橡胶膜片高温硫化固结,橡胶膜片通过硫化固接在下支撑壳体上形成下壳体总成,下腔室皮碗通过硫化集成到下挡板体,上腔室的液体经过流道板,通过惯性通道到达下腔室,惯性通道集成在下壳体总成上。
所述线圈支架与下挡板体通过油封密封下腔室。
所述橡胶膜片不漏液,流体通过惯性通道体流向下液室。
所述流道板中间有呈蜂窝状的小孔,液体通过小孔与橡胶膜片接触;流道板的左右两侧有两个定位小孔,与下壳体总成上的定位销固定。
所述音圈作动器由固定的永磁铁、上下作动的通电线圈、以及电机骨架构成。
本发明通过控制音圈作动器上下作动,进而推动腔室内流体的运动,可以与来自发动机的振动相互抵消,在宽频范围内解决目前混动汽车开发以及闭缸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整车舒适性问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单个下腔室皮碗部件17去除,由集成了下腔室皮碗的下挡板体代替。能同时提供皮碗的柔度和密封下液室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解耦膜零件去除,由橡胶膜片12代替。橡胶膜片12经硫化固接在下壳体总成上,形成一体,减少零件数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线圈支架5与下挡板体8通过油封7进行密封配合,既保证下腔室的密封性,又不影响作动器运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音圈作动器6由固定的永磁铁14、上下作动的通电线圈15、以及电机骨架16构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流道板中间有呈蜂窝状的小孔,液体通过小孔与橡胶膜片接触;流道板的左右两侧有两个定位小孔,与下壳体总成上的定位销配合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低频范围内具有被动隔振效果,在高频范围内具有主动隔振效果。在满足高效的隔振性能基础上,可以实现零部件个数少,实施简单,成本较低。音圈作动器作为主动控制式悬置执行器,能耗小,位移及力满足需求,并且在宽频范围内,力常数(N/A)维持恒定,电流与力之间的相位没有滞后,可以有效地对发动机振动进行隔离。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 流道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 下壳体总成的剖面图
图4 下壳体总成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7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客车电池防护罩的轻量化方法及其产品
- 下一篇:一种民用载货车悬置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