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光解水的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6937.3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9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任甲彬;沈峻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43 | 分类号: | B01J23/843;B01J23/14;C01B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光解 sn 掺杂 bifeo3 多孔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BiFeO3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光催化分解水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光解水的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铁酸铋(BiFeO3)作为一种多铁性材料,近年来受到了材料科学及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的极大关注,在信息存储,自旋电子学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由于BiFeO3的带隙宽度约为2.2eV,因此它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可见光激发光催化剂。
目前报道的BiFeO3的合成方式较为多样,如化学沉淀法,模板法,水热法,磁控溅射法等等。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的《化学通信》杂志(2014年,50卷13849页)报道了利用Bi的普鲁士蓝类似物(Bi[Fe(CN)6]·4H2O)纳米片作为前驱体,经可控的煅烧方式对其处理得到BiFeO3多孔单晶。但因前驱体的影响,导致合成的BiFeO3都在5μm左右,尺寸较大,影响了其在水中的分散性能,进而有可能影响其光催化性能,所以并不是理想的BiFeO3光催化剂的合成方式。而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的《化学通信》(2013年,49卷5856页)和《材料化学A杂志》分别报道了通过多孔CMK-3碳模板和水热方法合成的多孔BiFeO3和BiFeO3纳米线,分别在利用NaBH4还原和激光消融金靶的方法得到的Au纳米颗粒的修饰下,光催化产氧性能有了极大提高。利用Au纳米颗粒作为助催化剂,确实是一种有效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方法。但贵金属因为自然界含量少,成本高,无法大规模应用,限制了相应光催化剂的发展。
目前,离子掺杂是改进BiFeO3材料性能或其他光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方法。较多的文章报道了利用Sn或La等稀土元素对BiFeO3材料进行掺杂修饰,进而有效改善了BiFeO3材料的储能或铁磁性能。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的《材料化学A杂志》(2015年,3卷3748页)报道了Ti3+对TiO2进行自掺杂,提高了TiO2光催化性能。《应用催化B:环境》(2017年202卷127页)报道了Mg掺杂的TiO2中空球,在TiO2原有的制氢性能基础上,激发出其产氧的光催化全分解水性能。因此,对光催化剂进行更好的离子掺杂设计,成为现在提高光催化性能的一条重要研究方向。同时,合成过程简单,易控制,产品均匀性高,重复性好,并且具有优异的光催化产氧性能一维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还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BiFeO3合成尺寸和均匀性以及其离子有效掺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合成过程简单,易控制,产品均匀性高的用于光解水的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用于光解水的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的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过渡金属盐硝酸铋(Bi(NO3)3)、硝酸铁(Fe(NO3)3)、氯化锡(SnCl4)、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腈(PAN)和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结合形成电纺丝,然后在空气中煅烧,得到尺寸均匀的一维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
在所述的一种制备一维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的方法中,制备一维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一维Sn掺杂BiFeO3多孔纳米线电纺丝前驱体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船的电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能检测自身故障的三相四线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