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汞锑混合矿协同提取汞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5524.3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2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洁;陈杨;冯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京投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02 | 分类号: | C22B30/02;C22B43/00;C22B3/12;C25C1/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协同 提取 方法 | ||
一种汞锑混合矿协同提取汞锑的方法,涉及汞的吸附。该汞锑混合矿协同提取汞锑的方法,经一次浸出、一次固液分离后获得汞锑富液,汞锑富液在经过两次电沉积后获得汞锑合金,汞锑合金经真空分离后获得粗汞和粗锑,经过粗汞精制后获得精汞,粗锑精炼后获得1号锑。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全过程清洁环保,金属汞和金属锑的回收率高的特点,其中,金属汞的综合回收率大于99%,金属锑的综合回收率大于9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汞的吸附,特别涉及一种汞锑混合矿协同提取汞锑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汞锑矿冶金方法主要选矿法、汞锑精矿的真空蒸馏法、湿法及联合法等;选矿法优先采用浮选法,浮选分选出汞精矿、锑精矿,汞锑浮选分离工艺中存在的分离过程复杂,浮选采用有毒药剂会产生新的污染,且处理成本高,分离出的产品互含率高且回收率低等缺点;
真空蒸馏法,较焙烧氧化熔炼法具有优势,但也存在蒸馏尾气治理困难,环保设施庞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联合法有两种技术,一种是湿法炼锑-火法炼汞,一种是火法蒸汞,湿法炼锑,这两种工艺较真空蒸馏法,有环保优势,但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湿法处理汞锑矿,具有过程简单,相对流程短等优点,代表未来汞锑冶金的发展趋势。
公开号为CN1035680A、专利名称为“汞锑复合矿的汞锑分离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采用浮选-水冶联合法分离汞锑工艺方法,该法可有效实现汞锑分离,但汞锑浮选分离工艺中存在的分离过程复杂,浮选采用有毒药剂会产生新的污染,且处理成本高,分离出的产品互含率高且回收率低等缺点;
公开号为CN101643860A、专利名称为“采用鼓风炉氧化焙烧”的发明专利申请中,使汞以汞蒸气形式与三氧化二锑分离,汞蒸气冷凝回收,三氧化二锑再进行还原冶炼生产金属锑;随着行业排放标准的加严,该工艺过程污染严重,环保治理异常困难,难以达标排放。
公开号为CN102851505A、专利名称为“从锑汞矿冶炼烟气中分离锑汞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同样也是采用高温冶炼方法,但其在冶炼过程污染重,治理成本高,且难以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汞锑混合矿协同提取汞锑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环境污染严重、分离出的产品回收率低的缺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汞锑混合矿协同提取汞锑的方法,其技术要点是, 包括如下步骤:
1) 汞锑混合矿经过磨矿后破碎至80目以下,然后加入一次碱性浸出液进行一次浸出;其中一次碱性浸出液含Na2S 160~180g/L, NaOH 30~50g/L;一次碱性浸出液与破碎后的汞锑混合矿的质量比为3~5:1;一次浸出时间为120~180min,温度为20℃~35℃;获得一次浸出物料;
2)将一次浸出物料过滤,获得汞锑富液及一次滤渣;过滤采用全自动压滤方式;
3)汞锑富液进行两次电沉积;汞锑富液一次电沉积时,电解溶液各成分浓度为:总汞85~100g/L,总锑80~95g/L,Na2S120~140g/L,NaOH 20~30g/L;电流密度180~240A/m2,电解液循环速度为:20~30L/槽·分,溶液温度为20℃~35℃,电解时间电解时间24h~30h;
阴极板为不锈钢板或钛合金板,阳极为石墨板或不锈钢板;
汞锑富液二次电沉积时,电解溶液各成分浓度为:总汞2~4g/L,总锑30~50g/L,Na2S 140~180g/L,NaOH 20~30g/L;电流密度150~160A/m2,电解液循环速度为:15~20L/槽·分,溶液温度为50℃~60℃,电解时间2h~3h,阴阳极板与一次电沉积相同;两次电沉积完成后获得汞锑合金和汞锑贫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京投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科京投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5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