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坡路助行功能的助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5399.6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7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强;秦成功;郭士杰;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35/00 | 分类号: | F16D35/00;A61H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李济群;王瑞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坡路助行 功能 行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坡路助行功能的助行装置,包括躯干、力感知部件、上平台、底盘和驱动系统;所述躯干包括电池、控制器、联杆、前支架、调节钮、调节杆和支板;所述力感知部件包括下固定板、支撑轴、上固定板、力传感器和直线轴承;所述上平台包括上扶杆、扶手和支撑板;所述底盘包括前轮、底板、后轮支架、阻尼器支架和后轮;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锥齿轮支架、阻尼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电机、导电滑环、锥齿轮、锥齿轮轴、链条、链轮和驱动轮轴;本助行装置采用主被动混合驱动系统,可以为使用者在坡路行走时提供辅助力,并且下坡和上坡过程中均由阻尼器提供辅助力,不需要人机接口感知人机交互信息,易于进行人机交互力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坡路助行功能的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运动对老年人保持健康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运动可以增强老年人身体机能,防止与老化有关的身体功能下降,防止渐进残疾,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步行是老年人运动的重要形式,对步行运动的需求,使助行器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普通助行器许多情况下不能满足使用者在功能、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智能助行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智能助行器通常是在传统助行器的基础上加装动力装置、制动装置、检测系统、控制系统等。按驱动形式不同,可分为主动式智能助行器和被动式智能助行器。
主动式智能助行器通常以伺服电机作为执行元件,应用人机接口感知使用者的意向运动信息,并跟随使用者运动,同时,提供辅助力,防止跌倒。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的智能助行器为四轮结构,声纳阵列布置前部,两个扶手通过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与底盘连接,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助行器运动。日本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主动式助行机器人JARoW(JAIST active robotic walker),可以在室内为老年人提供自然、无约束、全方位的运动。JARoW由三个组成部分,底座、顶架和连接杆。底座和顶架均为弧形结构,底座下安装有三个全向轮。底座上安装有两个激光范围探测器,用以检测使用者下肢的位置。连接杆的长度可调,以适用于不用的使用者。使用时,使用者站立于弧形结构内,可以将前臂与手部置于顶架上。应用激光探测器信息实时估测使用者腿部和身体的位置,进而调整JARoW跟随使用者运动。台湾大学研制的智能助行器,应用于老年人及帕金森症患者。该机器人由传统四轮助行器改造而来,两个后轮为主动轮,车身前部安装有激光范围探测器,用以避障,后部安装有微型激光探测器,用以感知使用者腿部与机器人的距离,两个扶手处安装有八个力传感器,根据力传感器信息来决定直行还是转向,当检测到突然施加推力时机器人自动停止,防止跌倒。
被动式智能助行器不具备主动运动能力,在使用者的作用力下运动,可为使用者提供导航、避障等功能,应用伺服制动器为使用者提供辅助力,可实现按轨迹运行和防止跌倒等功能。日本山形大学研制的被动式智能助行器名为i-walker,用于助行和进行步态康复训练。i-walker由商用六轮助行器改造而来。助行器每侧有三个轮子,每侧中间的轮子加装了伺服制动器和旋转式编码器,在i-walker前部装有一个摄像机。通过控制两个伺服制动器,可以控制i-walker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应用编码器信息可以计算运行的距离和速度,应用摄像机获得的视觉信息,可使i-walker沿着地面上的预定轨迹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53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鱼塘太阳能供电加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罗氏沼虾大棚池增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