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节能的磷酸二氢钾生产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5020.1 | 申请日: | 2017-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3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尚勋 |
主分类号: | C01B25/30 | 分类号: | C01B25/30;C01C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二氢钾 滤渣 脱氮 资源利用率 析出 成品磷酸 低碳环保 二段转化 环保节能 节能环保 农用磷铵 溶解反应 溶液循环 湿法磷酸 一段转化 氯化铵 粗钾 低氮 废液 母液 氢钾 制成品 腐蚀 节能 再生 生产 投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磷酸二氢钾生产新方法。其特点是使用湿法磷酸及其制成品(如农用磷铵)为主要原料,在D=0.25‑0.45和循环氨存在下进行溶解反应,分离粗钾母液对滤渣进行一段转化后析出氯化铵,脱氮废液对滤渣进行二段转化后再生的低氮溶液循环脱氮,在D=0.25‑0.45的环境中得到成品磷酸二氢钾。节能低耗,低碳环保,具有投资省,腐蚀小,成本低,产品质量好,资源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节能的磷酸二氢钾生产新方法。本方法的主要目标,针对使用湿法磷酸和湿法磷酸制成品(如农用磷铵)制造磷酸二氢钾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包含从磷铵-氯化钾溶解配料,粗磷酸二氢钾中铵离子的脱除,氯化铵的分离,滤渣处理,工艺废水的循环过程等全过程的创新,达到了低碳节能,低耗优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全面积极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湿法磷酸和湿法磷酸制成品(如农用磷铵)制造磷酸二氢钾的技术,主要有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和复分解法等等。前两个方法成本相当高,同时存在着一些较难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萃余酸的处理。复分解法虽然有望达到较低成本,但是由于湿法磷酸中存在着太多杂质,以及在处理过程中水溶磷的枸溶化损失问题,带来了太多的困难,例如,大量废渣的产生,氯化铵的分离困难,有害杂质的危害,产品质量的恶化,设备腐蚀的加剧,等等,使得这个方法虽然已经在工业上多有应用,至今收效甚微。可以说就没有一个令人稍微满意的成功案例。
本发明是对于使用湿法磷酸和湿法磷酸制成品(如农用磷铵)制造磷酸二氢钾的技术的一个一揽子的全面改造计划,在上面提到的一切困难方面,都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在除杂除害,节能环保,优质低耗等方面的全面效果。
发明内容
解决技术问题的措施
定义:本文中的“中和度”定义为,在磷酸盐溶液中,以HPO4-2形态存在的五氧化二磷,在五氧化二磷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数,以符号D表示。
以下是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技术的主要特征:
1、目前所有湿法磷酸复分解法操作的溶液中和度只有两种,(1)操作在D≤0.1的范围内,和(2)操作在D≥0.65的范围内。本技术的溶解反应操作,配料和一般复分解法基本相同,但是在50-60度的温度,和有回收氨气存在下,严格控制在0.20≤D≤0.45的范围内进行。在这个条件下,可以轻易实现湿法磷酸中所有杂质和有害元素的排除和无害化,一步达到完全净化的目标,过滤速度高,而且,滤渣中夹带的磷钾最低,98%的水溶磷和氧化钾可以进入滤液之中,达到最好的原料回收率。
总结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是:配料溶解反应的关键条件是,温度50-60℃,P2O5=220-260g/l,0.20≤D≤0.45,N≤75和在循环氨气存在下进行搅拌反应。
2、一般从复分解溶液中结晶得到的磷酸二氢钾是不纯粹的,含有相当多的铵离子(数量比例决定于配料),目前普遍使用多次重结晶或者循环复分解,都必须反覆地加热和冷却。本方案采用在一个脱氮设备中,以滤渣二段处理获得的磷酸氢二钾溶液为脱氮工质,一次完成脱氮的常温脱氮方法。
具体方法是,使用从滤渣二段处理获得的D≥1.0,N≤2g/l,K2O≥200,的溶液作为脱氮工质,在专用脱氮设备中,恒定在0-40度范围内的一个固定温度,连续搅拌脱氮,使含氮的磷酸二氢钾,直接变成合格的磷酸二氢钾,不需要额外的加热和冷却结晶过程。该脱氮设备另案申请专利。
脱氮的基本条件是:温度0-40℃(范围内稳定在一个确定值),粗磷酸二氢钾含氮量N≤8%,脱氮后废液,N≤50g/l脱氮后磷酸二氢钾N≤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尚勋,未经黄尚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5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