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送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3600.7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9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韩锋;李宏;晋英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链路控制 数据接收端 状态报告 发送 字段 方法和装置 数据发送端 有效地减少 否定应答 类型字段 网络状况 可变 申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送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数据接收端构造RLC状态报告,该RLC状态报告包括否定应答序号范围(NACK_SN_RANGE)字段和/或RLC状态报告类型字段,其中NACK_SN_RANGE字段的长度是可变;该数据接收端向数据发送端发送该RLC状态报告。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了RLC状态报告的开销,实现RLC状态报告格式随着网络状况的变化而改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技术已是目前业界的热点。5G将支持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其中包括支持更高速率体验和更大带宽的接入能力、更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以及更大规模且低成本的机器类通信设备的接入和管理等。此外,5G将支持面向车联网、应急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各种垂直行业应用场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空口(air interface)对应于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通信的无线链路。对于上行传输,终端设备是数据发送端,RAN设备是数据接收端;对于下行传输,RAN设备是数据发送端,终端设备是数据接收端。在LTE协议中,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位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之间。在数据发送端中,RLC协议根据MAC层对相应的逻辑信道的调度结果对从PDCP层传递来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形成RLC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并加上RLC报头封装成RLC数据PDU、或对PDCP PDU进行级联(concatenation)或分段(fragmentation)后形成新的RLC SDU再添加RLC报头封装成RLC数据PDU,进而发送到MAC层。RLC层可被配置成多种传输模式,例如透明模式、非确认模式和确认模式。在RLC层被配置为确认模式(Acknowledgement Mode,AM)时,数据接收端根据对数据发送端RLC数据PDU的接收情况向数据发送端发送RLC状态报告,用以确认数据接收端当前正确接收的RLC数据PDU以及丢失的需要数据发送端重传的RLC数据PDU。
在LTE协议中,空口协议的RLC层支持级联功能,数据发送端的RLC实体可以将多个RLC数据SDU级联后在RLC报头中添加一个序号(Sequence Number,SN)以形成一个RLC数据PDU。因此,在LTE系统中,当数据接收端未能正确接收RLC数据PDU时,在其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的RLC状态报告中只需要包括少量的SN就可以指示多个未正确接收的RLC数据SDU。在5G系统(也称为下一代空口(Next-generation Radio,NR))中,空口协议的RLC层不支持级联功能,当数据发送端有多个RLC数据SDU要发送时,需要为每一个RLC数据SDU添加一个SN作为RLC报头以形成一个RLC数据PDU。所以在NR中,如果按照LTE协议的处理方式,当数据接收端未能正确接收多个RLC数据PDU时,在其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的RLC状态报告中就需要携带很多的SN以指示这些未正确接收的RLC数据PDU。根据3GPP技术规范TS36.322v13.2.0,每个SN的长度为10比特或16比特,因此会造成RLC状态报告开销大,浪费资源并且反馈延时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RLC状态报告的开销,实现RLC状态报告格式随着网络状况的变化而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3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 下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以及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