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3541.3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9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08 | 分类号: | H04B7/0408;H04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范华英;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束扫描 配置信息 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 无线通信 波束 接收网络设备 波束赋形 信令开销 发送 申请 通信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能够解决如何在多个波束中进行波束扫描,可以提高波束赋形增益,提高通信质量,并且利用配置信息来确定波束扫描类型,可以减少信令开销。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波束扫描类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波束扫描类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2G/3G/4G网络的部署,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缺。由于高频频段(载波频率大于6GHz)含有丰富的频率资源,不仅可以解决频谱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能显著地提升蜂窝网络吞吐量,已经成为5G重点研究对象。但是,通信的频率越高,信号在传播空间中的路径损耗也会增大。为了解决信号传播损耗大的问题,天线阵列被用于现有的高频系统中。在现有的技术中,主要是利用较窄的发送和接收波束来获取较高的波束赋形或阵列增益,从而提升信号的接收功率或者接收信噪比。
当在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侧引入窄波束进行通信之后,由于用户移动、身体旋转以及障碍物遮挡等,无线信号的到达角或离开角都可能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的方向不匹配,无法获得较高的波束赋形增益,以致造成通信中断。在散射丰富的传播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组接收和发送波束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因此,如何协调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波束扫描方式来完成对N个波束对的信道测量与反馈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能够解决了如何在多个波束对中进行波束扫描,可以提高波束赋形增益,提高通信质量,并且利用配置信息确定波束扫描类型,可以减少信令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波束扫描类型;该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波束扫描类型。
因此,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波束扫描类型的配置信息,确定波束扫描类型,能够解决了如何在多个波束对中进行波束扫描,可以提高波束赋形增益,提高通信质量,并且利用配置信息确定波束扫描类型,可以减少信令开销。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波束扫描类型,包括:
根据该配置信息,以及该配置信息与该波束扫描类型的对应关系信息,确定该波束扫描类型。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该配置信息与波束扫描类型的对应关系信息,或者预定义该配置信息与波束扫描类型的对应关系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为资源集合索引信息、资源设置索引信息、上报内容、准共址QCL信息、测量设置索引信息、资源配置索引信息、交织频分多址IFDMA重复因子(repetition factor,RPF)参数、子载波间隔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此时,根据该配置信息与波束扫描类型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通过该配置信息,以及该配置信息与波束扫描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波束扫描类型,可以减少信令开销。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该波束扫描类型为:P-1,P-2、P-3,U-1,U-2,U-3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波束扫描类型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扫描方式。根据当前标准的规定,标准同意了下行三种扫描类型和上行三种扫描类型,分别为P-1,P-2,P-3,U-1,U-2和U-3。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波束扫描类型;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35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