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空调及其变频模块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13444.4 | 申请日: | 2017-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0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勇;许永锋;梁伯启;蒋运鹏;程威;张嘉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70 | 分类号: | F24F11/70;F24F11/30;F24F13/22;F24F1/24 |
| 代理公司: |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翔 |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变频模块 冷媒流路 冷媒流量 冷却 变频空调 防凝露 并联 温度检测步骤 温度控制步骤 并联设置 环境空气 空调领域 散热效果 温度降低 减小 露点 露水 检测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频空调及其变频模块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所述变频空调包括设置为能够冷却变频模块散热器(6)的主冷媒流路(512a)和与该主冷媒流路并联设置的并联冷媒流路(512b),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S1.温度检测步骤:检测变频模块散热器(6)的温度Tf及其所处的环境温度Ti;S2.温度控制步骤:当Tf<Ti时,增大流经并联冷媒流路(512b)的冷媒流量以减小流经主冷媒流路(512a)的冷媒流量,从而避免参与冷却变频模块散热器的冷媒流量过多而该导致冷却变频模块散热器的表面温度降低至环境空气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在保证良好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在变频模块散热器上产生凝露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频空调的变频模块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变频空调。
背景技术
在利用冷媒冷却变频模块散热器的多联机系统中,容易在某些使用条件下导致变频模块表面温度比周围的空气温度露点温度低,进而在变频模块散热器上产生凝露水,影响空调系统的可靠运行。
为了安全起见,人们仍倾向于采用空气源多联机系统,利用环境空气流动而冷却变频模块散热器,但难以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空调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提供一种变频空调的变频模块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该防凝露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良好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在变频模块散热器上产生凝露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变频空调的变频模块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所述变频空调包括设置为能够冷却所述变频模块散热器的主冷媒流路和与该主冷媒流路并联设置的并联冷媒流路,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S1.温度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变频模块散热器的温度Tf和该变频模块散热器所处的环境温度Ti;S2.温度控制步骤:当Tf<Ti时,增大流经所述并联冷媒流路的冷媒流量以减小流经所述主冷媒流路的冷媒流量。
优选地,所述并联冷媒流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经该并联冷媒流路的冷媒流量的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变频模块散热器设置于电控盒内,所述环境温度Ti为该电控盒的内腔温度。
优选地,所述变频空调包括连接至所述变频模块散热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以用于检测所述环境温度Ti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变频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主节流部件和室内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变频空调包括中间换热器,该中间换热器包括主换热流路和辅助换热流路,所述主换热流路的制冷出口端具有连接至所述辅助换热流路的入口端的第一分支流路以及连接有所述主冷媒流路和所述并联冷媒流路的第二分支流路。
优选地,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重复步骤S1和S2,直到Tf≥Ti时,执行步骤S31:相对步骤S2减小和/或保持流经所述并联冷媒流路的冷媒流量。
优选地,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重复步骤S1和S2,直到Tf≥Ti时,执行步骤S32:控制流经所述并联冷媒流路的冷媒流量并保持Tf-Ti≥C,其中,C为预定正实数。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变频空调,该变频空调包括控制器、变频模块散热器、设置为能够冷却所述变频模块散热器的主冷媒流路和与该主冷媒流路并联设置的并联冷媒流路,所述变频模块散热器设置于电控盒内并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Tf小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温度Ti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为增大流经所述并联冷媒流路的冷媒流量。
优选地,所述并联冷媒流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经该并联冷媒流路的冷媒流量的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3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