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和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2947.X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6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亢宇;刘红梅;张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35 | 分类号: | B01J27/135;B01J35/10;B01J32/00;C07C5/333;C07C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型催化剂 丙烯 制备 丙烷脱氢 介孔复合材料 一维直通孔道 双孔 制备方法和应用 丙烷转化率 丙烯选择性 催化剂领域 最可几孔径 催化丙烷 平均粒径 双峰分布 双峰 脱氢 应用 | ||
1.一种负载型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铂组分、锡组分和钠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一维直通孔道双孔球形介孔复合材料,所述一维直通孔道双孔球形介孔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为30-60微米,比表面积为200-650平方米/克,孔体积为0.5-1.5毫升/克,孔径呈双峰分布,且双峰分别对应的最可几孔径为6-12纳米和16-50纳米;
所述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载体与含有水溶性铂化合物、水溶性锡化合物和无机钠盐的混合水溶液进行共浸渍,然后去除溶剂水,干燥并焙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一维直通孔道双孔球形介孔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为45-55微米,比表面积为200-300平方米/克,孔体积为0.8-1.5毫升/克,孔径呈双峰分布,且双峰分别对应的最可几孔径为7-11纳米和20-3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以元素计,所述铂组分的含量为0.2-0.5重量%,所述锡组分的含量为0.2-1.2重量%,所述钠组分的含量为0.3-0.8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为97.5-99.3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载体是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1)提供具有一维直通孔道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或制备具有一维直通孔道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的滤饼,作为组分a;
(2)提供硅胶或者制备硅胶的滤饼,作为组分b;
(3)将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进行混合和球磨,并将球磨后得到的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并脱除模板剂;
其中,所述组分a使得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径为30-60微米,比表面积为200-650平方米/克,孔体积为0.5-1.5毫升/克,孔径呈双峰分布,且双峰分别对应的最可几孔径为6-12纳米和16-5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在步骤(3)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分a的用量,所述组分b的用量为1-200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在步骤(3)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分a的用量,所述组分b的用量为20-180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在步骤(3)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分a的用量,所述组分b的用量为50-150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在步骤(1)中,制备具有一维直通孔道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滤饼的过程包括:将模板剂、N,N-二甲基甲酰胺存在下、正硅酸乙酯和酸剂进行第一混合接触,并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晶化和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模板剂为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所述酸剂为盐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按摩尔比计,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水:氯化氢=1:300-700:10000-20000:100-50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接触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60℃,时间为10-72小时,pH值为1-7;所述晶化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0-150℃,时间为10-72小时。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在步骤(2)中,制备硅胶的滤饼的过程包括:将水玻璃与无机酸进行第二混合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接触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60℃,时间为1-5小时,pH值为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29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