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2561.9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郝俊;孙璐;牛军;刘丰奎;丁文彬;刘忠强;王建;谢东花;曾祥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赵朋晓 |
地址: | 201908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反应器 光路装置 气路装置 液路装置 依次连接 吸光 吸收光谱仪 控制装置 气相分子 种液 废物处理器 光电检测器 光谱仪测量 自动进样器 吹扫装置 待测气体 分子吸收 光源装置 化学试剂 混合装置 控制连接 气源装置 液相分离 滤光器 吸光度 吹扫 水样 载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包括控制装置、液路装置、气路装置以及光路装置,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连接液路装置、气路装置以及光路装置,气路装置分别与液路装置、光路装置连接,其中,液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动进样器、混合装置、分离反应器;光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源装置、吸光管、滤光器、光电检测器;气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源装置、分离反应器、吸光管、废物处理器;分离反应器内部设有吹扫装置。能够将进入分离反应器的水样与化学试剂反应出的气体从液相分离进入气相后,再用载气将气相中的待测气体吹扫至吸光管中测定吸光度,增加分子吸收光谱仪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分析仪器,具体涉及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背景技术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检测成分所分解成的气体对光的吸收强度与被检测成分浓度的关系遵守比耳定律这一原则来进行定量测定的,检测时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将水溶液中的离子或者分子转化为某种气体,气体分子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之为基态气体分子。但是,一旦这些气体分子接受到特定波长的光辐射时,很容易产生相应的分子振动。发生分子振动所需能量是一定的,这种特定的能量称为分子特征谱线。但是现有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极易使水样中大量阴离子表面活剂等产生的泡沫吹入气路乃至吸光管,使测量结果不稳定或完全不能测定,造成数据上的低准确率对于无人看管的自动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由于仪器不能及时判断泡沫堵塞气路及吸光管时,测定仍然继续进行,致使测定结果无效甚至损坏仪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能够将进入分离反应器的水样与化学试剂反应出的气体从液相分离进入气相后,再用载气将气相中的待测气体吹扫至吸光管中测定吸光度,增加分子吸收光谱仪测量数值的准确性,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导致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包括控制装置、液路装置、气路装置以及光路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连接所述液路装置、所述气路装置以及所述光路装置,所述气路装置分别与所述液路装置、所述光路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液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动进样器、混合装置以及分离反应器;所述光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源装置、吸光管、滤光器以及光电检测器;所述气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源装置、所述分离反应器、所述吸光管以及废物处理器;
所述分离反应器内部设有吹扫装置。
上述的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中,所述吹扫装置上设有部分探出所述分离反应器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气源装置连接。
上述的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中,所述分离反应器的顶部设有连接所述吸光管的出气管道。
上述的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中,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吸光管之间设有除水器。
上述的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数据收发器与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有数据收发器电连接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上述的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中,所述光源装置为空心阴极灯或氘灯。
上述的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中,所述光电检测器内部设有光栅单侧器与信号放大器或光电池或CCD光电转换阵列。
上述的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中,所述混合装置为混合管路。
依据上述本发明一种液相静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效果是:能够将进入分离反应器的水样与化学试剂反应出的气体从液相分离进入气相后,再用载气将气相中的待测气体吹扫至吸光管中测定吸光度,增加分子吸收光谱仪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2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