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11801.3 | 申请日: | 2017-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9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朱永清;邓坤;刘飞;张映梅;冯高鹏;周婕群;拜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L27/08 | 分类号: | F16L2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 地址: | 62190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气动 旋转 接头 | ||
1.一种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包括中心轴、前轴承、后轴承和外壳,所述外壳通过自身的中心通孔套装于所述中心轴外,所述前轴承和所述后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中心轴的外周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前段和后段,所述中心轴上靠近所述前轴承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外壳外且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中心轴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还包括浮动环,所述浮动环通过自身的中心通孔套装于所述中心轴外且同时套装于所述外壳的中心通孔内,所述浮动环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前轴承的内侧和所述后轴承的内侧,所述浮动环的前段外周和后段外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所述浮动环的中段外表面内凹形成浮动环凹环;所述外壳的中段设有径向穿通的外壳进气孔,所述外壳进气孔的外端用于与高压气源连接,所述外壳进气孔的内端位于所述浮动环凹环的区域内,所述浮动环的中段设有径向穿通的浮动环通气孔,所述浮动环的前段和后段的内壁表面与所述中心轴的对应外壁表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中心轴上与所述浮动环凹环对应的区域设有径向穿通的中心轴进气孔,所述中心轴内设有与所述中心轴进气孔相通的轴向的中心输气孔,所述中心输气孔的远离所述中心轴法兰的一端封闭且靠近所述中心轴法兰的一端开口;
所述浮动环通气孔包括位于所述浮动环中段的中心位置的径向的浮动环进气孔和位于所述浮动环中段的两端位置的径向的浮动环节流孔,所述浮动环中段的内壁表面设有内凹环形均压槽且所述浮动环进气孔位于所述内凹环形均压槽的区域内,所述浮动环节流孔由相互相通连接的大通孔和小通孔组成,所述大通孔位于所述小通孔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环进气孔为八个且围绕所述浮动环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前后两组所述浮动环节流孔的数量均为12个,每一组的12个所述浮动环节流孔围绕所述浮动环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环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绕所述浮动环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的泄露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进气孔为四个且围绕所述中心轴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所述中心轴的外壁表面中与所述浮动环对应的外壁表面为中心轴气浮面,所述浮动环的内表面为浮动环气浮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气浮面与所述浮动环的前段和后段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为1-1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与所述外壳进气孔相通的泄气通道,所述泄气通道的多个外端设于所述外壳表面且安装有螺塞。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有多个对称分布的用于安装防转杆的外壳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气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的外侧设有孔用挡圈,所述后轴承的外侧设有轴用挡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18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