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盖和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1737.9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7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恒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恒祥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2/36;H01M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77513 山东省枣庄市滕***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 ||
1.一种蓄电池盖,包括盖体(1)和设置于所述盖体(1)上的排气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多个横向排布的槽位,每个所述槽位内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排气结构(3),每个所述槽位内还设置有:
带有豁口的圆环形引导槽(20),所述圆环形引导槽(20)靠近所述槽位的上侧壁板,所述排气结构(3)位于所述圆环形引导槽(20)内;
迷宫式引导槽,所述迷宫式引导槽与所述豁口连接且连通;
其中,靠近所述盖体(1)的侧边设置的所述槽位为第一槽位(2),所述第一槽位(2)中的所述迷宫式引导槽包括:
第一纵向板(28),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内侧壁板平行且保持预设距离,所述第一纵向板(28)的一端与所述圆环形引导槽(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下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第一横向斜板(24),位于所述第一槽位(2)的上侧壁板的下侧,所述第一横向斜板(24)的一端与所述豁口的边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外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第二横向斜板(25),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斜板(24)的下侧,所述第二横向斜板(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外侧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纵向板(28)保持预设距离;
第三横向斜板(26),位于所述第二横向斜板(25)的下侧,所述第三横向斜板(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向板(2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外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第一长方形槽孔(27),位于所述第三横向斜板(26)和所述第一槽位(2)的下侧壁版之间且与其分别保持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长方形槽孔(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外侧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纵向板(28)保持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3)中的内壁由里到外呈螺旋式扩大,以将分解的水分和由水分所带走的酸回流至蓄电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排布的第二纵向板(21)、第三纵向板(22)、第四纵向板(23),其中:
所述第二纵向板(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斜板(2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上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所述第三纵向板(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上侧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斜板(24)保持预设距离;
所述第四纵向板(23)的一端与第一横向斜板(24)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2)的上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槽位(2)相邻设置的所述槽位为第二槽位(6),所述第二槽位(6)中的所述迷宫式引导槽包括:
第五纵向板(61),与所述第二槽位(6)的外侧壁板平行且保持预设距离,所述第五纵向板(61)的一端与所述圆环形引导槽(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位(6)的下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第六纵向板(66),所述第六纵向板(66)的一端与所述豁口的边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位(6)的上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第四横向斜板(65),位于所述圆环形引导槽(20)的下侧,所述第四横向斜板(6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位(6)的内侧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纵向板(61)保持预设距离;
第五横向斜板(64),位于所述第四横向斜板(65)的下侧,所述第五横向斜板(64)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纵向板(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位(6)的内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第六横向斜板(63),位于所述第五横向斜板(64)的下侧,所述第六横向斜板(6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位(6)的内侧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纵向板(61)保持预设距离;
第二长方形槽孔(62),位于所述第六横向斜板(63)和所述第二槽位(6)的下侧壁版之间且与其分别保持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长方形槽孔(62)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纵向板(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位(6)的内侧壁板保持预设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恒祥,未经赵恒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17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