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9134.5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1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慧;牟勤;刘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主分类号: | H04W74/00 | 分类号: | H04W74/00;H04W74/08;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于小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信道 数据检测 用户设备 监测 上行链路数据 设备传输信息 物理下行信道 确认信息 时间发生 物联网 组用户 基站 信道 传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物联网下的物理下行信道的数据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所述数据检测方法,包括:监测第一通信信道及第二通信信道;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开始时间后,当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与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发生重叠时,根据信道间的优先级进行数据检测;其中,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用于在一次传输中给一组用户设备传输信息,所述信息为从基站发出的对于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的确认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一种实现物联网下的物理下行信道的数据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于移动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速率和服务质量(Qos)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标准正在制定并且走向应用。
5G网络除了提供宽频速率、品质之外,最大的特色是从需求、涉及阶段即考虑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将在5G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使得具有资料撷取及通讯能力的各式装置透过网络相互连结,以进行各类控制、侦测、识别及服务,为人类提供更便利、舒适及安全的生活。
为了实现物联网应用场景中的上行链路数据接收的早期确认,提出了一种早期确认方案,用户设备通过检测来自基站的确认反馈(ACK)来确认基站对于上行链路数据的接收情况。上述对于接收上行链路数据的ACK信息可以通过基于组的物联网下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G-MPDCCH)进行传输,在一次传输中给一组用户设备传输ACK信息。
当G-MPDCCH与其他下行信道如物联网下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MPDCCH)/物联网下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MPDSCH)发生冲突时,需要一种数据检测方法,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在G-MPDCCH与MPDCCH/MPDSCH发生冲突,如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重叠时,检测来自基站的ACK信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数据检测方法,包括:监测第一通信信道及第二通信信道;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开始时间后,当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与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发生重叠时,根据信道间的优先级进行数据检测;其中,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用于在一次传输中给一组用户设备传输信息,所述信息为从基站发出的对于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的确认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检测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优先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进行数据检测包括:当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与所述第二通信信道处于相同的频带时,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内检测两个信道的数据,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结束后,则仅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数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进行数据检测包括:当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与所述第二通信信道处于不同的频带时,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优先级,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内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所处的频带检测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数据,并且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结束后,跳转到所述第一通信信道所处的频带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数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进行数据检测包括:当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与所述第二通信信道处于不同的频带时,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内在由基站将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数据从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移动到所述第二通信信道中后,同时检测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数据以及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数据,在所述第二通信信道的监测时间结束后,跳转到所述第一通信信道所处的频带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91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