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开采用缸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9014.5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8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廖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金信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C22C38/56;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C22C38/06;C22C38/60;B22D19/00;C21D1/26;C21D1/18;C23C8/66;C04B35/584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邹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开采 用缸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开采用缸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泥浆泵的缸套为关键零部件,缸套的一端与泥浆泵液缸总成装配在一起,通过动力端的活塞杆连接着活塞在缸套内部进行高压轴向往复运动实现对钻井泥浆的吸入与排出。传统缸套主要由镶装在一起的缸内套和缸外套组成,如图1所示,缸内套a和缸外套b的轴向长度保持一致,在装配状态下,缸内套a的两端面与缸外套b的两端面保持齐平。采用这种结构的缸套,在安装过程中缸套装配端容易与配合件或其他硬性物体相接触而导致缸内套被磕碰,同时还存在因缸套内外套热镶装过盈量低或内外套接触面小而导致内套脱套的危险,对于设备的运行效率及人员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近年来,在深井、硬岩层、海洋钻探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大力推广的高泵压和大排量条件下的喷射钻井技术对钻进泵缸套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抗疲劳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缸套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缸套易发生早期失效,致使钻井成本居高不下,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特性不足是主要原因,同时,缸套质地不够均匀,材料中存在空隙,也影响了其强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石油开采用缸套及其制备方法,从结构、材质以及制备工艺三个方面对传统缸套进行了改进,结构上的改进可保证内外套不会脱套,材质及制备工艺的改进大大提升了缸套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特性,且生产出的缸套质地均匀,强度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油开采用缸套,包括外套和内套;所述内套镶嵌在所述外套内;所述内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与内套为一体成型的整体式结构;所述外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套位于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二环套位于第二环槽内。
通过在内套上设置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外套上设置与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分别相匹配适应的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将内套卡在外套内,完全避免了传统缸套脱套的风险,确保运行效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优选地,所述外套采用35CrMo钢材质。35CrMo钢具有很高的静力强度、冲击韧性及较高的疲劳极限,高温下有高的蠕变强度与持久强度,用做外套材质可提升缸套整体的耐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高温下的蠕变强度与持久强度。
优选地,所述内套管壁厚为4mm-8mm。目的是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
优选地,所述内套为高铬铸铁材质,按重量百分比内套的化学成分为:C:1.5%~1.8%,Si≤0.4%,Mn:0.25%~0.35%,Mo:0~3.5%,Cr:15%~25%,V:1.9%-3.9%,Al:0.9%~1.4%,Ni:0.1%5~0.25%,Re:0.2%~0.3%,P≤0.05%、S≤0.05%,余量为Fe。
通过合理设计高铬铸铁材质各成分的配比,极大地提升了内套的机械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特性。其中,硅成分和铝成分作为变质剂,通过细化铝硅合金中的粗晶硅,将粗晶硅转变为细纤维状,消除在这些微粒周围形成的应力点,并使硅分散于铝中,从而改善铸件的机械性能,大大增强铸件产品的强度,提高机械性能,改善合金的组织,增强组织的均匀性,提高内套的耐磨性。
优选地,所述内套采用陶瓷材料,该陶瓷材料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氮化硅80-90份、碳化硅7-10份、氧化镁3-7份、氧化铝2-6份、三氧化二铁2-6份以及氟化镁1-4份。
通过合理设计陶瓷材质各成分的配比,与传统缸套相比,极大地提升了内套20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特性。
优选地,所述氮化硅中的α相氮化硅占氮化硅总质量的92%以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石油开采用缸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内套;
(2)以制备的内套为模芯,配合相应的外模构成外套模具,将冶炼好的35CrMo钢水浇铸到外套模具中,浇铸温度为1560℃-1580℃,在压力为0.3Mpa-0.5Mpa下对钢水吹氩气5分钟-8分钟,待冷却后即在内套外形成外套,获得半成品缸套;
(3)退火:将所述半成品缸套以220℃/h-250℃/h的速率加热至830℃-850℃,并保温2h-3h,再以60℃/h-80℃/h的速率缓慢冷却至500℃,最后出炉油冷至常温;严格控制退火参数,目的是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金信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金信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9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