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7917.X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1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塔玛拉卡·拉盖施;高秋彬;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L5/00;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编 矩阵 指示 方法 终端 网络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N比特的预编码信息,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终端根据调度资源确定预编码颗粒的数目,并根据所述预编码颗粒的数目在所述N比特的预编码信息中确定每个预编码颗粒的预编码信息比特,其中,每个预编码颗粒包括至少一个子带,且每个子带包括至少一个PRB;所述终端获取每个预编码颗粒的预编码信息比特指示的预编码矩阵。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终端接收控制信令的盲检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例如:NR系统)因为终端发射天线数目较多,且终端的计算能力提升,所以考虑在上行数据发送采用子带预编码,即终端在被调度上行发送数据的频率资源上按照一个小的子带进行预编码,且不同子带上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这个称之为子带预编码。但因为被调度资源大小是可变的因而子带个数也是可变的,这样导致网络侧设备的预编码通知的控制信令比特数是根据子带的个数变化的。比如:以终端发射天线数目为2,且预编码矩阵指示为3比特进行举例,如果网络侧设备调度了1个子带大小的频率资源,那么网络侧设备需要用3比特的控制信令通知终端预编码矩阵,如果网络侧设备调度了2个子带大小的频率资源,那么网络侧设备需要用6比特(每个子带3比特)的控制信令通知终端预编码矩阵。但由于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是通过盲检,这样控制信令长度变化会增加终端接收控制信令的盲检复杂度。可见,目前终端接收控制信令的盲检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以解决终端接收控制信令的盲检复杂度较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N比特的预编码信息,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根据调度资源确定预编码颗粒的数目,并根据所述预编码颗粒的数目在所述N比特的预编码信息中确定每个预编码颗粒的预编码信息比特,其中,每个预编码颗粒包括至少一个子带,且每个子带包括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
所述终端获取每个预编码颗粒的预编码信息比特指示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颗粒的数目在所述N比特的预编码信息中确定每个预编码颗粒的预编码信息比特,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颗粒的数目,确定每个预编码颗粒的预编码信息比特的比特数目,并按照所述比特数目在所述N比特的预编码信息中确定每个预编码颗粒的预编码信息比特。
可选的,所述终端获取每个预编码颗粒的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终端在每个预编码颗粒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组中,选择各自的预编码信息比特指示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每个预编码颗粒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组相同,或者每个预编码颗粒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组不同,或者部分预编码颗粒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组相同;
且若每个预编码颗粒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组不同,或者部分预编码颗粒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组相同,则每个预编码颗粒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组由预先获取的信令通知或者预先约定。
可选的,所述终端根据调度资源确定预编码颗粒的数目,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令中的所述调度资源的大小信息,确定预编码颗粒的数目;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接收的其他信令指示的预编码颗粒的大小和所述调度资源的大小,确定预编码颗粒的数目。
可选的,每个预编码颗粒包括的子带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且每个预编码颗粒包括的子带个数为信令指示或预设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79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