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丘脑底核‑苍白球起搏器的四足机器人控制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06898.9 申请日: 2017-05-04
公开(公告)号: CN107194458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2
发明(设计)人: 王江;王天昕;杨双鸣;刘晨;邓斌;魏熙乐;于海涛;李会艳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主分类号: G06N3/00 分类号: G06N3/00;G06N3/02;B25J13/00
代理公司: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代理人: 王顕
地址: 300072***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丘脑 苍白球 起搏器 机器人 控制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控制科学技术,通过基底核网络节律的相互作用产生四足协调的基于丘脑底核-苍白球起搏器的四足机器人控制器。

背景技术

20世纪40年代,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开始启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广泛开展的阶段。世界上第一台四足机器人是由Frank和McGhee于1977年共同开发制作的,该机器人可以实现稳定性较好的步态运动,但是该机器人的关节是由逻辑电路构成,这使得机器人的运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0世纪90年代,四足机器人又有了很大的飞跃,其中日本Shigeo Hirose实验室研制的TITAN系列机器人最具有代表性。其脚部装有传感器和信号处理装置,其脚部装有记忆合金,可以自动判断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并由几台传感器进行对动作的判断,最终实现在不同地面上的四足运动。

2002-2003年,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木村浩等人研制成功了具有狗的外形的机器人Tekken-IV,该机器人具有生物应激性的特点,可以在不规则地面上实现自适应动态步行,也可以辨别和躲避障碍,制定运动路径。

目前国际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四足机器人是美国Boston Dynamics实验室研制的Big-Dog,该机器人拥有多种步态,可以在各种恶劣的地面上行进,并且可以负载52Kg重量,可以攀爬35度角倾斜的斜坡,该机器人机动性和反应能力都很强,平衡能力极佳。但是其发电机为汽油发电机,不易携带,受环境影响较大。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对四足机器人进行研究。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清华大学研制的四足机器人,采用开环关节连杆机构来模拟四足动物的步态,实现稳定的四足节律运动,可以在复杂地形上稳定行走,具有避障功能。但缺点是退步协调运动过于复杂,承重能力较小。上海交通大学研究了JTUWM系列四足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开式链腿结构,每个腿有三个自由度,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质量轻等优点。采用力和位置共同控制,与人工神经网络和迷糊算法相结合,实现对角动态行走。但是其行走速度很慢,负重极小,所以实际应用较差。

当代四足机器人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神经控制和仿生控制成为四足机器人发展的主要方向。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这种控制方法介于符号推理和数值计算之间,非常适合用作智能控制的算法。而且神经网络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对信息有较快的处理速度,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信息旳实时处理,并带给机器人学习能力,因此在机器人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苍白球外侧(external globus pallidus,GPe)是大脑亚皮层区重要的神经核团基底核

(basal ganglia system,BGS)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位控制生物运动等复杂功能。如今Izhikevich模型可以很好的仿真这两种神经细胞的生物动作电位,产生不同的生物节律控制信号,以此为基础搭建神经网络算法,并在FPGA开发板上实现这些复杂的生物动作电位,便可以产生十分接近于生物运动的节律信号,以此搭建机器人控制器将具有更高级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考虑到神经网络在四足机器人控制领域的广泛前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丘脑底核-苍白球起搏器的四足机器人控制器。本发明通过FPGA系统模拟这两种神经元核团STN和GPe的耦合作用产生控制信号,并利用四组丘脑底核-苍白球核团的相互作用,产生相互配合的四足控制信号:齐足跳、行走、奔跑和跳跃,可以实现四足机器人运动节律的控制。由于神经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所以利用STN和GPe细胞核团的耦合产生的神经节律信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个基于丘脑底核-苍白球起搏器的四足机器人控制器,其中:该控制器包括FPGA开发板、上位机、四足控制信号输出端口模块、调剂信号控制模块和环境信号采集与控制模块;所述FPGA开发板包括四足耦合作用的步态控制模块、调剂信号控制模块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68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