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智能电饭煲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6265.8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8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自权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4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智能 电饭煲 优选 淘米 电饭煲主体 组件系统 智能化 煮饭 程序控制系统 控制程序流程 主体结构设计 传统电饭煲 煮饭全自动 自动化组件 传统常规 工作环节 工作原理 计算公式 远程控制 米饭 省时 食材 机械化 费力 自动化 储存 灵活 规划 | ||
本发明是基于解决传统常规电饭煲所不能解决的食材存放、煮饭繁琐、费时费力、经验弊端。从而将传统电饭煲煮饭的工作环节全部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完成,饭量控制精准,米饭类型选择灵活,方便省时,真正地实现煮饭全自动智能化。优选的是,所述全智能电饭煲的主体结构设计,从米的储存、水的处理供应,到自动化组件规划排列。优选的是,所述全智能电饭煲的核心程序控制系统中控制程序流程、计算公式、预约功能、远程控制。优选的是,所述全智能电饭煲主体的定量加米组件系统,所述定量加米组件的结构加及定量加米原理。优选的是,所述全智能电饭煲主体的淘米组件系统,所述淘米的工作原理及淘米仓的结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饭煲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是一种全自动、全智能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虽然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吃到餐桌上的米饭,但是凡有过煮饭经历的男人或是女人,对于煮饭工作:从取锅→打开米仓→加米→关闭米仓→加水淘米→再加水→装锅盖盖→打开电饭煲开关煮饭。这每一环节的工作步骤都将历历在目,而这也是目前市面上传统常规的电饭煲煮饭必须经历的过程和步骤,它为人类实现了把饭煮熟的功能。然而在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今天,智能化改变和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当我们回头来仔细研究这一过程,看似简单而习惯的动作,实质上隐藏着诸多的繁琐和不便。
首先,人们从市场购买回来的米需要单独存放,在每次的煮饭都要去要打开米仓、加米、关上米仓库,这是繁琐的。
其次,煮饭必须要亲手取锅加米、反复加水淘米、再加煮饭水、放锅回电饭煲、盖上盖子到打开电饭煲开关煮饭,这每一环节的工作必须是亲手完成。
再则,当吃饭人口的增加或减少,煮饭米量的多少是让人头疼的,要不米量多了剩饭、要不米量少了不够吃。凭感觉添加。
再则,对于米饭质的量问题,水与米的比例是关键因素。传统常规的电饭煲米是凭感觉加的、水也是用户凭感觉加的,不同的人煮饭在米量和水量的比例上把控不同,所煮的饭没有标准,通常的发生的问题是水加少了饭夹生,水加多了饭粘稠,凭经验煮饭,不同的人煮出的饭质量不同。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时间是紧迫的。特别的工薪阶级午饭的问题便是一个难题。由于中午的时间有限,煮饭又炒菜,时间紧挤不够用。往往做顿饭吃急急忙忙。早上把饭煮好吧,等中午回家饭失去了新鲜,目前市场上普通电饭煲把米淘在锅里预约煮吧,米在水里泡久了,煮出的饭水味过重。
基于以上:解决食材的储存,煮饭的繁琐、时间浪费、经验弊端。而方便既时、全自动、全智能煮出可口的米饭是本发明所述全智能电饭煲的整个技术背景。
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解决传统常规电饭煲所不能解决的食材储存、煮饭繁琐、费时浪费、经验弊端。从而将传统电饭煲煮饭的工作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全自动化、智能化完成。根据用户设定的米量和米饭类型,全智能自动化地定量煮出相应的量和质的米饭的一种全智能电饭煲。
为实现本发明所述全智能电饭煲满足以上所述之功能要求,所述全智能电饭煲主体为全自动化结构,由核心程序控制系统模块检测、监测控制驱动,从而实现全自动化、智能化的煮饭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全智能电饭煲主体由菜单设定模块,定量加米组件模块,水过滤及定量控水组件模块,淘米组件模块,电动组件模块,煮饭组件模块等多个自动化模块组件组装而成。所述全智能电饭煲核心程序控制系统模块与所述全智能电饭煲主体所由组件通信连接,并发送工作指令,驱动和指挥所述全智能电饭煲主体根据定义了的煮饭工作程序进行工作,完成全自动化煮饭。
优选的是,所述全智能电饭煲核心程序控制系统模块中,所述核心程序控制系统由菜单模块和定义了的程序系统、定义了的检测、检测系统、定义了的控制系统、定义了的驱动系统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自权,未经陈自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6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