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加固跨接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6038.5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恩科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0 | 分类号: | H01B7/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徐家豪 |
地址: | 20131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加固 跨接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加固跨接杆,包括跨接杆本体,所述跨接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捆扎端,所述捆扎端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供扎带绕过的侧槽,所述捆扎端面向电缆的第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齿。本发明可以避免电缆的过度使用造成的浪费,同时也可因减少生产工艺步骤节省落料的加工时间,同时还设置有限位卡齿,进一步加大电缆可承受的轴向拉力。在电梯正常使用状态下本发明可满足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已超过电梯使用年限的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跨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加固跨接杆。
背景技术
参见图1所示,长期以来,电梯电缆1与分支电缆2的连接一直采用传统的电缆自身打圈捆扎方式,即利用扎带3对电梯电缆1与分支电缆2进行捆扎,结构一成不变,其特点是能抗击电缆两端向外的拉力;但是这种结构的关键不足之处:电缆打圈位置全部采用电缆本身用料,无疑大大增加了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且落料方式繁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在电梯电缆分支点捆扎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电缆相互并接后的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结构合理,既能明显改善产品的捆扎方式,又能有效的节约电缆自身打圈的浪费,并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制造工时成本,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跨接杆本体,所述跨接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捆扎端,所述捆扎端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供扎带绕过的侧槽,所述捆扎端面向电缆的第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齿。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为长条形扁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若干限位卡齿沿电缆轴向方向间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捆扎端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背的第二侧表面上设置有凸出加强筋,所述凸出加强筋上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侧槽对应的通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槽的外侧面为与电缆外表面相适应的弧形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材料包含:不锈钢、铁、铝、铜、锌、铅;所述非金属材料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橡胶。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的整体宽度为10mm-35m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的整体长度为100mm-30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的整体高度为10mm-30mm。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避免电缆的过度使用造成的浪费,同时也可因减少生产工艺步骤节省落料的加工时间,同时还设置有限位卡齿,进一步加大电缆可承受的轴向拉力。在电梯正常使用状态下本发明可满足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已超过电梯使用年限的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缆跨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恩科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恩科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60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