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压缩机的启动电路、压缩机及家居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4710.7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9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付宏超;李扬;阚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F04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金旭鹏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控制电路 辅助绕组 启动电路 主绕组 家居设备 家电领域 处理器 导通 断开 | ||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启动电路、压缩机以及家居设备,属于家电领域。启动电路包括:主绕组控制电路,用于与压缩机的主绕组连接;辅助绕组控制电路,用于与所述压缩机的辅助绕组连接;以及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主绕组控制电路和所述辅助绕组控制电路的导通和/或断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居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压缩机的启动电路、压缩机及家居设备。
背景技术
压缩机(compressor)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压缩机在启动时,电机的电流会比额定电流高5-6倍,不但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消耗较多的电量。目前采用一些特定的方式来启动压缩机。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启动电路。如图1所示,主可控开关电路通过连接器连接到压缩机的主绕组,并与副可控开关电路以及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串联再连接到压缩机的辅助绕组,主可控开关电路和副可控开关电路可以由主板控制芯片控制。图1中示出的启动电路存在一些缺陷,即主副可控电路为串联控制,压缩机开启前需提前开启副可控开关电路,从而增加功耗,且启动瞬间电流分配不平均,主绕组阻抗远小于辅助绕组,导致辅助绕组无法充分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启动电路、压缩机及家居设备,能够降低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启动电路,包括:主绕组控制电路,用于与压缩机的主绕组连接;辅助绕组控制电路,用于与所述压缩机的辅助绕组连接;以及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主绕组控制电路和所述辅助绕组控制电路的导通和/或断开。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压缩机启动请求时控制所述主绕组控制电路和所述辅助绕组控制电路都导通,以及在所述压缩机启动且稳定工作后控制所述辅助绕组控制电路断开。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控制所述主绕组控制电路导通之前或之后控制所述辅助绕组控制电路导通。
可选地,所述辅助绕组控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可控开关和PTC电阻,该PTC电阻用于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辅助绕组,该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包括:第一三极管,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地,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控制端;以及光控双向可控硅,该光控双向可控硅的控制回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主回路与所述PTC电阻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绕组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地,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作为用于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控制端;以及继电器,该继电器的控制回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该继电器的主回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主绕组。
可选地,所述主绕组控制电路还包括串接在所述继电器的控制回路两端的二极管。
可选地,启动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主绕组和所述辅助绕组之间的电容器。
可选地,启动电路还包括用于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公共绕组与电源之间的保护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主绕组和辅助绕组,还包括上述的启动电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家居设备,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家居设备是电冰箱或空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主绕组驱动电路和辅助绕组驱动电路的并联控制方式,可以降低压缩机启动时主控板功耗,启动电流分配更加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4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