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肺化痰补气健脾养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4625.0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9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胡记堂医药科技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1/00;A61P11/14;A61P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吕学文;朱红涛 |
地址: | 102208 北京市昌平区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肺 化痰 补气 健脾养肺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肺化痰、补气健脾且具有养肺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的原料包括白果、金银花、茯苓、橘红、桔梗、罗汉果、昆布、山药、黄芥子、紫苏籽、白扁豆、百合、薏苡仁、鱼腥草、陈皮、杏仁、玉竹、蒲公英、莱菔子、莲子、甘草等21味中草药。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将上述中药成分通过合理比例进行复配,使其达到清肺化痰、补气健脾、治咳喘之功效,同时达到理气宽中、养肺润肺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肺化痰补气健脾养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中医理论认为,肺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肺主呼吸的功能,实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肺气失宣或肺气失降,则人会有呼吸异常的表现。
肺热是风热邪毒犯肺,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导致的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可能出现肺热病症。中医认为,肺乃娇脏,润肺有助肺部的保健;此外,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中医上所谓“清肺”意指滋养阴液,清除肺热、肺火,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咽燥咯血、咳嗽气喘、鼻干唇燥等症状的患者便需要养阴清肺。如果不及时清除肺热,患者容易反复咳嗽,甚至将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诱发肺炎、肺气肿等重大疾病。对于痰多痰稠的患者以致于影响呼吸的患者,还需对症进行化痰祛痰。
公开号为CN 1554407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以麻黄、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炒苦杏仁、羚羊角为原料,采用醇提取及粉碎等制备方法按比例配制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制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以及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痰稠、喘息气急等症的清肺消炎。
公开号为CN 10358549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清肺化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配比为大青叶1000-1500g、鱼腥草500-700g、桑白皮350-500g、葶苈子350-500g、天竺黄200-300g、浙贝母300-400g,清肺化痰的药理作用显著。
公开号为CN 105169102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清肺汤,采用的原料药材分别是:羊蹄草15份、一枝黄花15份、鱼腥草15份、金银花12份、连翘15份、薄荷10份、荆芥10份、杏仁12份、薏苡15份、桃仁10份、黄芩10份、芦根20份、天花粉15份、大黄15份。所述清肺汤具有疏风清肺、化痰泄热的功效,用于肺炎、胸痛、咳嗽痰白或黄具有确切效果。
对于肺热咳嗽、痰多痰浓的患者,肺热乃生痰根源,且不清肺热则咳嗽易反复发作,因此对此病症应该清肺化痰双管齐下。目前中医药领域还需要能够深入肺脏内部来清除肺热、化痰祛痰,并具有养肺功效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肺化痰、补气健脾且具有养肺功效的中药组合物,以针对肺热咳嗽、痰多痰浓的患者,其能够深入肺部清肺化痰双管齐下,取得治标治本的功效。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肺化痰补气健脾养肺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下列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胡记堂医药科技中心,未经北京胡记堂医药科技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46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反光显示屏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柔性显示面板和可折叠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