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粉磨立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4497.X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4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曹酒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06 | 分类号: | B02C15/06;B02C23/02;B02C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00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粉磨立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粉磨立磨。
背景技术
具有硬脆性质的物料通常在球磨机中进行粉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在立磨和辊压机中实现,然而辊压机和立磨分别存在如下缺点:
1.辊压机
辊压机通常以非常高的比压工作,导致耐磨辊面寿命较低,且其维护费用较高;而两侧漏料带来的边缘失效会导致粉磨效率降低20~30%,进而导致循环量增加,单位能耗增大;更为重要的是辊压机终粉磨产生的颗粒形状呈片状,球形度较差,导致水泥性能不合格。上述原因导致其无法直接作为终粉磨设备使用。
2.低比压立磨
低比压立磨往往设计为内循环立磨形式,并采用风力输送物料颗粒进入选粉机进行分选,其喷口环处风速往往大于40米每秒,高速粉尘冲刷导致磨辊辊套寿命较短,同时风力输送导致能耗较高,不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粉磨立磨,其具有高能量利用率、较小的装备尺寸和较少的维护费用,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终粉磨立磨,包括磨盘及磨辊,还包括立磨仓体,所述磨盘设置在立磨仓体底部中间位置处,磨盘底部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与主电机相连;所述磨盘顶面的中心为平面非研磨区,四周边缘向外逐渐升高延伸形成弧面研磨区;立磨仓体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有下料装置;所述磨辊倾斜固定在弧形研磨区上方,且与液压弹簧机构相连;所述磨辊的辊径D与磨盘的中径Dt的比值为0.4~0.8,所述磨辊的宽度B与磨盘中径Dt的比值为0.1~0.3。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磨盘四周边缘的顶部设有挡料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挡料环为分段设置,每段挡料环的位置及高度可调。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下料装置为可升降型,下料装置上设有金属探测仪。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磨辊的中心线与水平面间的角度为10~20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下料装置内设有物料流量测量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立磨仓体的顶部还设有排气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磨盘外侧壁与立磨仓体的内壁之间留有落料间隙,落料间隙下方的立磨仓体底部为落料区,落料区处设有刮料板。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磨辊的辊径D与磨盘的中径Dt的比值为0.45~0.65;所述磨辊的宽度B与磨盘中径Dt的比值为0.15~0.2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磨辊的辊套采用轮胎型,所述磨盘的衬板采用凹槽型。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不仅能够根据物料而且能够根据待实现的粉碎要求任意调节单位比压,直至1.2MPa,具有高能量利用率和较小的装备尺寸,且维护费用低,相比≦0.8MPa低比压终粉磨立磨的单位能耗降低15~25%以上,相比辊压机的单位能耗降低20~30%以上,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本发明可应用在水泥建材、煤炭、钢铁、火力发电等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述终粉磨立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粉磨立磨,包括磨盘6及磨辊8,还包括立磨仓体11,所述磨盘6设置在立磨仓体11底部中间位置处,磨盘6底部与减速机5相连,减速机5与主电机1相连,所述主电机1的输出转速可以调节;所述磨盘6顶面的中心为平面非研磨区,四周边缘向外逐渐升高延伸形成弧面研磨区;立磨仓体1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有下料装置4;所述磨辊8倾斜固定在弧形研磨区上方,为了产生碾磨力,所述磨辊8与至少一套液压弹簧机构10相连;所述磨辊8的辊径D与磨盘6的中径Dt的比值为0.4~0.8,所述磨辊8的宽度B与磨盘6中径Dt的比值为0.1~0.3。
所述磨盘6四周边缘的顶部设有用于侧向限定物料层的挡料环2,优选的,所述挡料环2可为分段设置,每段挡料环的位置及高度可调。
所述下料装置4为可升降型,下料装置4上设有金属探测仪3。
所述磨辊8的中心线与水平面间的角度为1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4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