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物理隔离环境下系统单据对接技术实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302119.8 | 申请日: | 2017-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 发明(设计)人: | 裴广恩;邓琦;史振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0 | 代理人: | 孟峣 |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物理 隔离 环境 系统 单据 对接 技术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网络物理隔离环境下系统单据对接技术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信息安全与信息共享的需要,将网络进行拆分,实现涉密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网络拆分的特点是涉密网“只进不准出”,即保障了信息安全又提高了信息共享的开放程度, 但同时也带来了两个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问题。
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物理隔离网络环境下数据传递技术实现方法,当出现上述场景时均可采用此技术,在保障高效率的数据传递同时,又提高了传递的安全级别,同时纠错能力也大大提升了一次传输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网络物理隔离环境下系统单据对接技术实现方法。
一种网络物理隔离环境下系统单据对接技术实现方法,其实现过程为,
首先将待传递数据信息进行配置,生成可视图像,然后通过光学采集装置将可视图像转化为输入数据,该输入数据输入到解封模块中,由解封模块解析并生成目标数据。
待传递数据信息进行配置时,需要对该数据进行封装,其过程为:
将数据发送端的待传递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规则配置,来生成可视图像数据,这里的规则包括数据源配置规则、数据传递规则、组织数据规则;
相对应的,解封数据配置是在数据接收端通过解封模块读取并使用与数据发送端相同的规则解析数据,用于生成目标数据。
所述数据源配置规则是指首先通过脚本配置数据组装引擎,该数据组装引擎通过目标数据源位置读取目标数据,该目标数据源位置为数据存储表,且数据存储表必须有效并分配数据组装引擎读取访问权限。
所述传递数据配置规则是指通过脚本配置数据组装引擎,通过该数据组装引擎确定数据范围边界和内容,该范围边界和内容基于光学采集装置的读取技术限制而确定。
组织数据规则是指首先通过脚本配置封装数据引擎,然后封装数据引擎采用固定符号分割的组织数据规则对数据进行封装。
数据封装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数据组装引擎读取组装配置的数据源,与数据源握手,握手成功后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读取数据源中的传递数据配置,读取成功后,将数据暂存;
步骤三:进行读取加密、纠错配置,然后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读取组织数据规则,按照数据规则对步骤二的暂存数据进行封装并形成可视化图像。
数据解封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数据解封模块进行数据传入触发等待,当接收到触发指令后,启动数据解封过程;
步骤二:数据解封模块读取组织数据规则,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封处理,解封成功后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读取解密配置,对解封成功的数据进行解密;
步骤四:读取目标数据配置,将解封后的数据按照目标格式生成。
所述加解密采用对称式加解密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网络物理隔离环境下系统单据对接技术实现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网络物理隔离环境下系统单据对接技术实现方法,实现物理隔离网络下数据传输的同时,也可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操作难度;在保障高效率的数据传递同时,又提高了传递的安全级别,同时纠错能力也大大提升了一次传输成功率,降低手工传递数据带来的丢失、泄密风险,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网络物理隔离环境下系统单据对接技术实现方法,数据构成接口极大的方便追溯目标数据的数据构成,并且可多次循环调用,层层追溯数据构成。数据源接口极大的方便追溯源数据的详细信息,可以轻松的同模块或跨模块展示源数据的所有需要了解的信息,而不必进入数据源所在功能或模块查看。
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传递数据可配置,通过为数据两端定义一组数据组装和解封标准。
传递数据可动态扩展,传递数据内容可动态追加。
发送端可加密,基于对称加密技术对传递内容进行加密。
接收端可解密,使用密钥进行解密还原数据传递包。
数据可纠错,支持容错率范围内自动纠错。
数据组装引擎:为了实现数据组装引擎的正确运行,需要遵循使用规则进行具体定义,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2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