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配网利用效率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定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1744.0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8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平;苑帅;李光星;杨扬;牛东晓;姚多朵;刘鸿斌;杨芳;施永益;王锋华;成敬周;王坚敏;齐冷艳;王征;张永建;谢颖;邹凯;王政;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1000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利用 效率 电压 等级 配电 定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网利用效率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定价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配电定价方法不合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输配电定价方法,包括:获取各电压等级的设备在一个评价周期内的负荷值,以及设备在满足基本安全准则及安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可能输送负荷值和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值;根据最大可能输送负荷值和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值确定各电压等级的设备在超限运行阶段、正常运行阶段和轻载运行阶段内的用电参数;根据超限运行阶段、正常运行阶段和轻载运行阶段内的用电参数确定配电网各电压等级的利用效率;获取各电压等级的用电参数;根据各电压等级的用电参数和各电压等级的利用效率确定各电压等级的理论输配电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配电定价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配网利用效率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定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定输电价的方法有多重,但从思路上讲,大都首先采用会计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确定输电网某个输电工程的年收入需求或年度最高允许收入,传统的嵌入成本方法包括邮票法、合同路径法等,邮票法思想来源与邮电系统的计费方式,是一种平均分摊的思想,在一个配电网或供电区域,采取一种面值的邮票,即一个输配电价格;合同路径法假设输配电业务实际发生时,其电能只能在合同规定的连续路径中流过,而电网中的其余合同中未规定的电网部分,则认为没有影响,这一方法仅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输配电网的价格计算。多电压等级输配电网与传统电网不同,多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网的电力负荷很多,电力用户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也不尽相同,传统的输配电定价方法,未考虑低电压等级利用效率因素,不能满足输配电电压等级多、供电关系复杂的特殊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配网利用效率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定价方法,在考虑低电压等级的情况下,基于配网利用率来构建输配电准许收入分摊模型,利用率越低,分摊的准许收入越高,相应电压等级的理论输配电价将越高,相对于仅由资产占比来分摊准许收入的方法,提高了对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的定价合理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配网利用效率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定价方法,所述分电压等级输配电定价方法包括:
获取各电压等级的设备在一个评价周期内的负荷值,以及设备在满足基本安全准则及安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可能输送负荷值和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值;
根据最大可能输送负荷值和轻载时所对应的负荷值确定各电压等级的设备在超限运行阶段、正常运行阶段和轻载运行阶段内的用电参数;
根据超限运行阶段、正常运行阶段和轻载运行阶段内的用电参数确定配电网各电压等级的利用效率;
获取各电压等级的用电参数;
根据各电压等级的用电参数和各电压等级的利用效率确定各电压等级的理论输配电价。
进一步的,所述超限运行阶段、正常运行阶段和轻载运行阶段内的用电参数包括超限运行阶段的实际供电量S1、超限运行阶段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1、正常运行阶段的实际供电量S2、正常运行阶段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2、轻载运行阶段的实际供电量S3、轻载运行阶段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3。
更进一步的,根据超限运行阶段、正常运行阶段和轻载运行阶段内的用电参数确定配电网各电压等级的利用效率,包括:
确定一个评价周期内设备总的最大可输送电量SE,SE=SE1+SE2+SE3;
确定效率权重系数ρ1、ρ2、ρ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1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