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计量比T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1645.2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9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波;胡涛涛;靳一鸣;邬善江;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6 | 分类号: | C22C9/06;C22C32/00;C22C1/05;C22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黄玉珏 |
地址: | 34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计量 制备 增强铜基 真空感应熔炼炉 中间体材料 粉体材料 预合金粉 基体铜 合金 复合材料技术 低摩擦系数 热处理 反应烧结 高耐磨性 合金组成 冷压制坯 真空烧结 真空原位 气雾化 质量比 熔炼 溶化 球磨 挤压 冶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计量比T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材料按质量比由1~5wt%非计量比TiC颗粒和余量的基体铜合金组成;所述基体铜合金为Cu‑Ni‑Sn‑Si合金。制备步骤如下:将Ti2SnC、Ti3SiC2及Cu粉末真空原位反应烧结制备非计量比TiC/Cu中间体材料;将Cu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待Cu完全溶化后,将Ni、TiC/Cu中间体材料、Sn及Si依次加入到真空感应熔炼炉中熔炼,得非计量比TiC/Cu‑Ni‑Sn‑Si粉体材料,再将TiC/Cu‑Ni‑Sn‑Si粉体材料进行气雾化处理,得预合金粉;(3)将预合金粉进行球磨、冷压制坯、真空烧结、挤压和热处理后,即得TiC/Cu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中制备的非计量比T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低摩擦系数及高耐磨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计量比T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在Cu中添加TiC等陶瓷颗粒的研究,以制备高强度耐高温Cu基复合材料。然而,TiC和Cu的相互溶解度很小,Cu对TiC的润湿性较差,即使在高温下润湿角仍较大,在1200℃的真空状态下,润湿角为109°,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且由于微细增强颗粒间存在较大的表面能作用,在固化时极易团聚,很难在基体中制备出均匀分布的小尺寸增强相,阻碍了TiC/Cu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非计量比TiCx相不仅具有TiC优良的的性能特征,还可与铜发生良好的润湿,随着x值的减小,润湿角逐渐减小,当x=0.5时,两者的润湿角接近0°,达到完全润湿。以非计量比TiCx代替TiC颗粒制备铜基复合材料将有可从根本上克服增强相弥散和增强相/基体间的界面问题。
目前,常规原位直接反应体系产生非计量比TiCx相的方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1)TiCx的生成能随着x值降低而迅速增大,反应产物倾向于TiC,而不是非计量比的TiCx,因此难以避免TiC相的存在;(2)反应难以充分进行,不可避免残留反应相的存在,往往都会有未完全反应的石墨相,石墨与Cu之间天然的不浸润,残留的石墨与Cu基体很难形成强的界面,影响材料的性能。因此,开发新的原位反应方法制备纯净非计量比TiCx相成为制备高性能TiCx/铜基复合材料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大、耐磨性高且塑性良好的非计量比T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Ti2SnC、碳化硅钛及铜粉真空原位反应烧结制备成TiC/Cu中间体材料,将中间体材料进行气雾化处理后,再依次进行球磨、冷压制坯、真空烧结、挤压和热处理后,即得TiC/Cu基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TiC/Cu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计量比T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质量比由1~5wt%非计量比TiC颗粒和余量的基体铜合金组成;所述基体铜合金为Cu-Ni-Sn-Si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铜合金含有如下质量比的成分:7~8.5wt%Sn、0.15~0.4wt%Si、14.5~15.5wt%Ni、Fe≤0.3wt%、Zn≤0.3wt%、Mn≤0.12wt%、Nb≤0.08wt%、Pb≤0.02wt%、杂质≤0.5wt%、余量为Cu。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铜合金含有如下质量比的成分8wt%Sn、0.25wt%Si、15wt%Ni、Fe≤0.3wt%、Zn≤0.3wt%、Mn≤0.12wt%、Nb≤0.08wt%、Pb≤0.02wt%、杂质≤0.5wt%、余量为Cu。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计量比T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1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