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高空坠物打击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8193.7 | 申请日: | 201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0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营;恽瑞金;夏振雨;尹红成;胡林;张健;王晓红;杨紫涵;刘晗;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高空 打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高空坠物打击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电网的安全风险显得更加突出。传统的电力安全理论培训,职工无法直观、真切地体会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更无法感知由高空坠物所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及严重后果,缺乏真实感和预期感,因而无法有效提升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感性认识。
因此,有必要在确保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受训学员对安全生产的感性认识。针对电力企业职工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高空坠物,可以采用现场模拟演示的表现形式,使受训学员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真切地体会到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危害,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使受训学员明确认识到高空坠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自我防护,强化风险管控,确保作业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减少施工现场高空坠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高空坠物打击的设备,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使受训学员直观、真切地体会到高空坠物危害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模拟高空坠物打击的设备,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横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横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气动抓手,所述气动抓手上抓有钢球,所述横杆上设有气缸,所述钢球下方设有测试台,所述测试台上设有显示屏和头部模型,所述头部模型上套有安全帽,所述安全帽与头部模型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动伸缩杆上设有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控制器通过导线相连。
优选地,所述气动抓手与气缸通过导线相连。
优选地,所述气缸与控制器通过导线相连。
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内均装有无线通信模块。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与控制器通过视频线相连。
优选地,所述头部模型采用人体硅胶制成。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模拟高空坠物打击的设备利用气动抓手抓住钢球,并由电动伸缩杆带到一定高度后放开,让钢球在一定高度上自由落下砸向头部模型,来模拟真实情况下高空坠物砸在人体头部的情形,由于头部模型采用人体硅胶制成,因此受训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真切地体会到高空坠物的危害,并且显示屏能够显示钢球给予头部模型的冲击力,从而有效同步提升受训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动伸缩杆;2、横杆;3、气缸;4、气动抓手;5、钢球;6、测试台;7、显示屏;8、头部模型;9、安全帽;10、压力传感器;1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模拟高空坠物打击的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电动伸缩杆1,电动伸缩杆1与横杆2的一端固定,横杆2的另一端固定有气动抓手4,气动抓手4上抓有钢球5,横杆2上设有气缸3,钢球5下方设有测试台6,测试台6上设有显示屏7和头部模型8,头部模型8上套有安全帽9,安全帽9与头部模型8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10,电动伸缩杆1上设有控制器11。
电动伸缩杆1与控制器11通过导线相连,气动抓手4与气缸3通过导线相连,气缸3与控制器11通过导线相连,压力传感器10、控制器11内均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7与控制器11通过视频线相连,头部模型8采用人体硅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8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火开关钥匙
- 下一篇:基于模型设计开发的光伏逆变器控制系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