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7456.2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8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石桥;林木崇;胡时光;刘瑞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6 | 分类号: | H01M10/056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黄志云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水电 | ||
为了解决现有的含有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所述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包括如下结构式Ⅰ所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Ⅱ所示的化合物B,所述结构式Ⅰ中,R7、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或‑O‑R9、芳基中的一种,其中,n为正整数,R9为C1‑C4的烷基;所述结构式Ⅱ中,R1、R2、R3、R4、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或C1‑C5基团中的一种。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通过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作用,提高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高温存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循环寿命长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3C数码类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和新能源动力汽车和储能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数码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尺寸不断小型化,高能量密度化成为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提高锂离子电池工作电压成为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锂离子电池工作电压的提高,虽然能够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是与此同时,电池工作电压的提高往往也会劣化电池的性能。因为,一方面,电池正极的晶体结构在高电压条件下不稳定,充放电的过程中,电池正极的晶体结构会发生结构的塌陷,从而导致性能的恶化;另一方面,在高电压下,正极表面处于高氧化态下,活性较高,容易催化电解液氧化分解,电解液的分解产物容易在正极表面发生沉积,堵塞锂离子的脱嵌通道,从而恶化电池性能。
电解液是影响电池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特别地,电解液中的添加剂对电池的各项性能的发挥尤其重要。因此,要充分发挥以三元镍钴锰材料作为正极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电解液的匹配是关键。专利US9236634B2中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该电解液包含添加剂马来酸酐共聚物,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添加剂可以改善4.2V~4.9V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但是,经大量研究发现,使用马来酸酐共聚物添加剂在电池循环后期却会出现衰减加速的情况,而且该类添加剂应用于电池中,会使电池出现长期高温存储气胀偏大,存在高温存储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旨在解决现有的含有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包括如下结构式Ⅰ所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Ⅱ所示的化合物B,
所述结构式Ⅰ中,R7、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或-O-R9、芳基中的一种,其中,n为正整数,R9为C1-C4的烷基;
所述结构式Ⅱ中,R1、R2、R3、R4、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或C1-C5基团中的一种。
所述结构式Ⅱ中,C1-C5基团选自烃基、卤代烃基、含氧烃基、含硅烃基、氰基取代的烃基。
所述结构式Ⅱ中,所述R1、R2、R3、R4、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氟原子、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三甲基硅氧基、氰基、或三氟甲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7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耐热失控性能的电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