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灰菌黑色素发酵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7412.X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6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傅俊生;戚梦;刘建兵;赵强;林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02 | 分类号: | C12P1/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灰 黑色素 发酵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具体是一种香灰菌黑色素发酵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色素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的生物天然色素之一,是一类由酚和(或)吲哚化合物聚合氧化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中,从乌贼、核桃皮等中提得的黑色素均被报道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功效且具有延缓衰老、乌发润肤、舒气止胀、清热解毒、壮阳补肾、软化血管、下淤血、消浮肿、抗肥胖、制风热、添精神等功效,还可防治各种中老年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炎、血管硬化、癌症及肝脏疾病等。传统的黑色素合成主要釆用酶法和化学法,但是由于原料以及酪氨酸酶价格昂贵,合成流程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如今已有许多学者利用细菌、霉菌或者真菌生产黑色素,考虑到菌种安全性,大多数菌株(如: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产的黑色素难以在食品加工中使用。香灰菌作为银耳菌株的伴生菌其菌丝体和发酵液中都含有黑色素经研究表明,该黑色素结构与黑木耳中黑色素、合成黑色素的结构基本一致,且其抗氧化活性强于合成黑色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灰菌黑色素发酵制备方法。
通过从银耳菌包中分离出的优质高产黑色素的香灰菌株,通过摇瓶发酵可产黑色素。提取发酵液中的黑色素并测定其含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香灰菌黑色素发酵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从银耳菌包中分离的高产黑色素香灰菌株发酵液除去菌丝体后,用强酸破坏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在将黑色素通过碱性溶液沉淀出来,收集沉淀得到黑色素粗提物,再进行纯化。再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所提取的黑色素具有一定的保肝功效。具体为:
将获得的香灰菌株接入液体培养基中,摇瓶发酵3d时即开始产黑色素,发酵7天时提取其发酵液中的黑色素。
除去发酵液中菌丝体,将发酵液于3mol/L盐酸中,发酵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为1:10
,在60~70℃水浴1.5小时后心,留沉淀,向上述所得沉淀中加入150ml 2mol/L NaOH ,超声提取2h后再通过离心弃沉淀留上清。用盐酸调节上清液pH至1.5~2.0。将上清液放入70℃水浴锅中14h。之后再通过离心,弃上清。最后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
检测得到其色素含量为2500-3000mg/L,经红外质谱测定发现,该黑色素结构与黑木耳子实体中提取的黑色素相似且高于黑木耳液体发酵所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从香灰菌菌株发酵液中提取黑色素方法,提高黑色素产量。采用香灰菌菌株发酵法制备黑色素,缩短黑色素提取时间成本较低,得到黑色素的率为5%左右,适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并可促进其后续生物产品的开发。
附图说明
图1 香灰菌黑色素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香灰菌株接入100ml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3%,摇瓶发酵7天;除去发酵液中菌丝体,将发酵液于3mol/L盐酸中,体积比为1:10,在65℃水浴1.5小时后离心,留沉淀,向上述所得沉淀中加入150ml 2mol/L NaOH, 超声提取2h后再通过离心弃沉淀留上清;用盐酸调节上清液pH至2.0;将上清液放入70℃水浴锅中14h;之后再通过离心,弃上清;最后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4次;得到黑色素。
得到较纯的黑色素。检测的其色素含量为2500-3000mg/L,经红外质谱测定发现,该黑色素结构与黑木耳子实体中提取的黑色素相似且高于黑木耳液体发酵所得。
对提取到的黑色素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结构有以下特征:1 ) 在波数3432.57cm-1 处都有较宽而强的吸收峰,说明存在- NH 结构;1456.46 cm-1 处的吸收峰是自由羧基基团- COOH 引起的振动;1652.56cm-1 处吸收峰是C=O 的非对称振动及N-H变角振动形成,说明可能存在-COOH;1384.73cm-1 处吸收峰是C - CH3 的弯曲和骨架振动吸收参与形成;600~700cm-1 范围的吸收带很弱,表明苯环被取代,形成共轭体系。2)香灰菌黑色素都在波数2923.88cm-1 与2852.23cm-1 左右处有吸收峰可能是由于C -H 伸缩振动形成,即为- CH 和- CH2 的共振吸收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7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卫生间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业一体机用防静电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