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宽管廊模架台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97007.8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琥铖;陈新元;钱瑞雪;易建钢;杨佳华;郭凯;杨哲;詹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李明娅 |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宽管廊模架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廊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宽管廊模架台车。
背景技术
地下管廊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将各种市政管网整齐有序的集中安装,可避免分散进行管线敷设时地面的反复开挖问题,因此,地下管廊在新兴城市建设中必将被大量采用。当前,我国尚未制定地下管廊的相应国家标准,各设计院所设计的管廊高度一般比较一致,但宽度尺寸差距较大。
通常,地下管廊在施工现场浇筑而成,一般采用人工搭建脚手架支撑模板的方法。这种施工方法,拆装量大,需要大量人工,施工效率低并且质量不稳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也有少量工程采用一体化模架台车施工,但模架台车都是固定尺寸的,只能适应一种规格的管廊浇筑,导致设备重复利用率不高,加大了施工成本。
针对这一现状,本发明拟设计一种可调宽管廊模架台车,适用于宽度在1500~2750mm的管廊施工,拆装量小、工人劳动强度低、质量稳定并且效率高,能克服现有管廊施工方法中所存在的拆装量大、施工效率低、设备重复利用率低并且施工质量不稳定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宽管廊模架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包括模板组件,伸缩机构,可变宽机架,行走机构,监测机构和控制柜9,所述模板组件包括顶模板1,左侧模板15,右侧模板6和斜角模板5;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左侧丝杆电机18,右侧丝杆电机10,顶部手摇丝杆2、顶部丝杆电机4和底部丝杆电机11;所述可变宽机架包括立柱8、底部伸缩横梁16、中部伸缩横梁17和顶部伸缩横梁19;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13和减震垫14;所述监测机构12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
所述可变宽机架包括前后排列的三组六根立柱8、底部伸缩横梁16、中部伸缩横梁17和顶部伸缩横梁19;所述可变宽机架的立柱8与横梁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可变宽机架的宽度调节范围为1500~2750mm。
所述顶部丝杆电机4的机座固定在所述可变宽机架顶部,所述顶部模板1通过销轴3与顶部丝杆电机4相连;所述左侧丝杆电机18的机座固定在所述可变宽机架左侧,所述左侧模板15通过销轴与左侧丝杆电机18相连;所述右侧丝杆电机10的机座固定在所述可变宽机架右侧,所述右侧模板6通过销轴与右侧丝杆电机10相连;所述底部丝杆电机11的机座固定在所述机架底部;所述行走轮13和减震垫14设置在所述机架底部。
所述顶部丝杆电机4有四个,分别分布在前后方两根顶部伸缩横梁19两端上,丝杆方向垂直向上,所述左侧丝杆电机18有四个,分别分布在前后两根中部伸缩横梁17和底部伸缩横梁16的左端,所述右侧丝杆电机10有四个,分别分布在前后两根中部伸缩横梁17和底部伸缩横梁16的右端,所述右侧丝杆电机11有四个,分别分布在前后方两根底部伸缩横梁16两端,丝杆方向垂直向下。
所述斜角模板5下部搭接在侧模板上,与侧模板通过软链连接,斜角模板5上部与顶部模板1铰接固定,当侧模板脱模时向内侧回收,通过软链带动斜角模板5绕顶部模板1转动。
所述顶部模板1包括顶部模板面101、顶部模板主龙骨102、顶部模板次龙骨103、顶部模板中间龙骨104和丝杆支承座105,所述顶部模板面101为薄钢板,具体形状按照所需浇筑管廊形状设计,左侧模板15和右侧模板6与顶部模板1主体结构一致。
所述监测机构12设置在左、右侧模板下部,监测机构12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应变片,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红外测距仪,监测机构12通过监测侧模板所受侧压力和侧模板的推出距离、顶部模板1的推出距离,将压力、距离信号后反馈给控制柜9,当侧模板支撑到位后,信号经由控制柜内部PLC进行运算处理后控制各侧部丝杆电机停转;多台模架台车联合工作时,微调底部丝杆保持各块顶部模板面平齐,距离传感器检测到顶部模板全部支撑到位后,反馈信号控制底部丝杆电机停转。
所述顶部手摇丝杆2安装在可变宽机架上方中部,穿过机架横梁并可在机架上上下移动,所述顶部手摇丝杆2上端设有法兰盘,通过调节顶部手摇丝杆2向上移动,与顶部模板1底面接触,防止顶部模板中部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7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工作流处理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