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6294.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0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季璇;唐孟雄;胡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E02D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地址: | 5104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evit 平台 基坑 地下工程 智能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信息采集模块、传输模块、云端储存模块、显示模块、Revit平台;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包括实时采集数据的采集仪和若干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数据输送至对应的采集仪;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实时上传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至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采集仪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传输模块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数据导入Revit平台;
Revit平台,用于创建基坑及地下工程三维模型,并从服务器中导入采集仪采集到的数据作对比分析,将分析结果显示给用户,并上传至云端储存模块;
所述云端储存模块,用于储存在Revit平台构建的等比例基坑及地下工程三维模型、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Revit平台分析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用于若所述服务器分析到所述监测结果超过预设的值,发布预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享模块,所述共享模块,用于提供Revit平台实现分析结果的实时共享,方便项目各参与方实时查看监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包括安装在采集仪上的SIM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兼容模块和扩展属性模块;
所述兼容模块用于建立IFC标准与云端储存模块中数据转换关系,实现BIM模型导入云端储存模块,避免数据丢失;
所述扩展属性模块,利用扩展属性集的方式对IFC标准进行扩展,定义监测信息模型表达所需属性集及属性,实现基于IFC标准的监测信息表达,使得采集仪监测的数据能与Revit平台中建立的三维模型兼容。
6.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Revit平台中构建等比例的基坑及地下工程的实体模型,并储存在云端储存模块中,用于分析监测数据的参照;
S2、在基坑及地下工程中布局对应的传感器,传感器与采集仪连接,所述采集仪中设置有传输模块;所述传感器监测到基坑及地下工程的数据输送至采集仪,所述采集仪通过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S3、Revit平台提取服务器中的数据,并与其创建的基坑及地下工程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对比分析的结果上传云端储存模块储存,并发送至显示模块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传输模块包括网络设置,所述网络设置采用精度的GBRS/4G无线传输技术,确保采集仪节点在工地负责场地环境下能把采集到的数据准确、高效进行传输至路由节点,汇总后通过网关节点输到云平台;
网关节点的设置,即网关节点设置有本地储存模块,用于储存采集仪收集若干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之前,还包括建立IFC标准与云端储存模块中数据转换关系,实现BIM模型导入云端储存模块,避免数据丢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之前,还包括利用扩展属性集的方式对IFC标准进行扩展,定义监测信息模型表达所需属性集及属性,实现基于IFC标准的监测信息表达。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基于Revit平台的基坑及地下工程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监测结果在Revit三维模型上通过颜色的方式展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62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波路装置、缝隙天线以及雷达
- 下一篇:用于定向耦合器的无源均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