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最佳化输入输出功率控制太阳能电源装置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5441.2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3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栢源;郭俊麟;郭栢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慧宇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郭俊麟;郭栢嘉 |
主分类号: | G05F1/67 | 分类号: | G05F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史瞳;许荣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佳 输入 输出功率 控制 太阳能 电源 装置 设备 | ||
一种最佳化输入输出功率控制太阳能电源设备,包含分别适用于电连接多个太阳能板且彼此并联的多个最佳化输入输出功率控制太阳能电源装置,每一个太阳能电源装置包括一个开关电路、一个电压转换电路、一个输出介面,及一个控制单元。该开关电路具有一个接收对应的太阳能板的一个输入电压及一个输入电流的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该电压转换电路接收该输入电压及该输入电流并输出为一个输出电压及一个输出电流。该控制单元运算一个输入功率及一个输出功率,并分别根据该输入功率的值、该输出功率的值调整该输入端与该输出端的导通时间及不导通时间,以取得最佳化的该输入功率及该输出功率。借此,可以达到整体发电效率最佳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能电源装置及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最佳化输入输出功率控制太阳能电源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石油能源的有限性,近年来,绿能发电科技发展快速,其中,太阳能发电以干净无污染、易于取得等因素,成为主要发展技术中的一个。
参阅图1与图2,现有一种太阳能发电设备,包括多个太阳能板11及一个电源装置12。该电源装置12具有一个电压转换电路121,并通过将所述太阳能板11串联以得到较高的输出电压,然而,若串联路径中有老化故障的太阳能板11(如右下破损的太阳能板111)时,会导致电路断路而无法正常运作,或是如图1所示有部分的太阳能板11被树影112、鸟粪等污染物113遮蔽而导致发电效率较低(输出较低的发电电流)时,则会导致整体电流被发电效率较低的太阳能板11拉低而造成整体发电效率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电源装置12发展出如图3所示的并联方式,然而,同样地,当有老化故障的太阳能板11,或是有部分的太阳能板11被阴影遮蔽而导致发电效率较低(输出较低的发电电压)时,会导致整体输出的电压被拉低而造成整体发电效率不佳。
参阅图1及图4,为了解决发电效率较低的太阳能板11拖累整体发电效率的问题,该电源装置12发展出如图4所示的方式,先将每一个太阳能板11串联一个二极管122后再进行并联,如此,通过二极管122本身特性,会将发电效率较低(电压较低)的太阳能板11自动断开,以避免发电效率较低的太阳能板11拉低整体电压,然而,当大部分的太阳能板11皆处于被阴影遮蔽或是仅有少数太阳能板11发电电压较高时,会导致较高比例的太阳能板11皆是处于被断开而没有提供电能的情况,如此,反而会因过多太阳能板11空置而使整体发电效率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发电效率的最佳化输入输出功率控制太阳能电源装置。
本发明的最佳化输入输出功率控制太阳能电源装置,适用于电连接一个用于提供一个输入电压及一个输入电流的太阳能板,并包含一个开关电路、一个电压转换电路、一个输出介面,及一个控制单元。
该开关电路适用于接收该输入电压及该输入电流并输出,包括一个电连接该太阳能板并适用于接收该输入电压及该输入电流的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
该电压转换电路由该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收该输入电压及该输入电流并进行转换电压后输出为一个输出电压及一个输出电流。
该输出介面电连接该电压转换电路并接收该输出电压及该输出电流。
该控制单元侦测该输入电压、该输入电流、该输出电压及该输出电流,运算一个相关于该输入电压与该输入电流的乘积的输入功率及一个相关于该输出电压与该输出电流的乘积的输出功率,并根据该输入功率的值调整该输入端与该输出端的导通时间,根据该输出功率的值调整该输入端与该输出端的不导通时间,以取得最佳化的该输入功率及该输出功率。
本发明的最佳化输入输出功率控制太阳能电源装置,该控制单元于该输入端与该输出端的导通期间,运算该输入功率,并于该输入功率的值的变化趋势由增加转为减少时,控制该输入端与该输出端间切换为不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慧宇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郭俊麟;郭栢嘉,未经亚洲慧宇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郭俊麟;郭栢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54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