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下制备六方相BMN薄膜/粉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5156.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9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周静;寇玄欣;沈杰;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95 | 分类号: | C04B35/495;C04B35/62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徐晓琴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制备 六方相 bmn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下制备六方相BMN薄膜/粉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钙钛矿结构Ba(B'l/3B"2/3)O3(B'=Zn,Mg,Ni,Co等;B"=Ta,Nb)体系由于具有其他体系无可比拟的优异性能,是研究的最广泛的一类低损耗微波介电陶瓷,其中铌镁酸钡Ba(Mg1/3Nb2/3)O3(BMN)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取得了最广泛的研究,并且被商业化生产应用到无线通讯设备中。尤其是具有六方相结构的铌镁酸钡Ba(Mg1/3Nb2/3)O3陶瓷陶瓷拥有良好的频率温度稳定性、高的品质因数和适中的介电常数,并作为介质谐振器、介质滤波器、介质天线等器件广泛的应用在无线移动通讯、卫星通信、卫星定位导航、雷达等众多领域。
研究发现,陶瓷材料的本征和非本征损耗都是影响其品质因子的重要因素。提高B位的有序度,使其各种缺陷(畴界、空间电荷等)减少,从而降低Ba(B'l/3B"2/3)O3化合物陶瓷微波介电损耗。因此,提高BMN陶瓷的1:2有序度可以降低损耗,从而提高其介电性能。在过去的研究中,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BMN陶瓷,必须要到1400℃才能获得纯钙钛矿相的BMN陶瓷。同时采用改进燃烧合成法制备BMN粉体,至少要在800℃下才能得到纯钙钛矿结构的BMN粉体。但是就BMN薄膜而言,由于基底限制,薄膜的生长会受到基底晶格失配,籽晶成核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退火温度不能太高,因此,能在低温下制备六方相的BMN薄膜很有意义。
通常情况下制备介电薄膜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比如磁控溅射、脉冲激光沉积,虽然物理方法不易引入杂质、污染少,但是设备昂贵,且通常需要原材料易于蒸发和溅射,有一定的局限性。化学法主要是溶胶凝胶法和金属有机溶液沉积法,优点是可以高精度的薄膜成分控制,可以大面积成膜,较低的设备要求。其缺点是所用的原材料金属醇盐,价格十分昂贵,而且极易水解,制备过程要求极其苛刻。而且溶剂多为乙酸、乙二醇甲醚和2-氧基乙醇等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其制备的BMN薄膜没有发现具有六方相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下制备六方相BMN薄膜/粉体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温下制备六方相BMN薄膜/粉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过氧-Nb-柠檬酸溶液;
(2)采用水溶液凝胶法制备BMN前驱体溶液:a.将碱式碳酸镁加入到柠檬酸中,40℃~60℃加热搅拌条件下,调节pH值7~9,搅拌至澄清,得到Mg-CA前驱体溶液;b.将碳酸钡加入到柠檬酸中,40℃~60℃加热搅拌条件下,调节pH值7~9,搅拌至澄清,得到Ba-CA前驱体溶液;c.将Ba-CA前驱体溶液加入到过氧-Nb-柠檬酸溶液中,40℃~60℃加热搅拌条件下,调节pH值7~9,得到Ba-Nb-CA前驱体溶液;d.将Mg-CA前驱体溶液加入到Ba-Nb-CA前驱体溶液,再加入适量柠檬酸,40℃~60℃加热搅拌条件下,调节pH值7~9,继续搅拌1h,过滤,然后再向滤液中加入乙醇胺作为稳定剂,40℃~60℃加热搅拌1h,得到BMN前驱体溶液;
(3)将BMN前驱体液煅烧后制备得到六方相BMN粉体;或将BMN前驱体液采用旋涂法制备得到六方相BMN薄膜。
上述方案中,步骤(1)所述过氧-Nb-柠檬酸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Nb2O5和KOH,混合研磨后倒入坩埚,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550℃,保温2.5h,慢慢加水溶解,转移至烧杯中静置一天一夜,过滤取上清液,并加入盐酸调节pH值1~2,静置一段时间,加超纯水抽滤,完全去除Cl-1,得到铌酸胶体(Nb2O5·5H2O),然后加入柠檬酸,双氧水,在65℃下加热搅拌5~10h,得到过氧-Nb-柠檬酸溶液。
上述方案中,步骤(1)所述Nb2O5与KOH的摩尔比为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5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块状合金配料装置及配合使用的小耙
- 下一篇:一种钵苗基质受损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