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入侵容忍的云存储数据审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4191.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6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许艳;丁冉;仲红;崔杰;石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32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侵 容忍 存储 数据 审计 方法 | ||
1.一种入侵容忍的云存储数据审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系统参数生成步骤:由系统参数生成中心生成各种参数;
密钥更新步骤:由TPA协助用户周期性更新审计密钥,其中,TPA协助用户在每个周期末生成下一个周期的私钥,用户公钥保持不变,该密钥更新步骤在系统参数生成步骤执行完后立即执行;
密钥刷新步骤:由TPA在每个周期内协助用户刷新私钥,每个周期内密钥刷新的次数可由用户随机指定;以及
数据上传和审计步骤:用户为数据文件生成文件块标签和文件标签,然后将文件块标签、文件标签与文件一起上传到云服务器,当用户需要检测文件完整性时,向TPA发送审计请求,TPA执行审计操作并将审计结果发送给用户,
所述系统参数生成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第a1步,参数生成中心选择两个阶为素数q的乘法循环群G1和G2,以及可计算的双线性映射G1×G1→G2;参数生成中心选择三个抗碰撞的哈希函数H1:H2:G1→G1,H3:{0,1}*×G1→G1,其中,Zq表示集合{0,1,...,p-1};表示结合集合{1,2,...,p-1};
第a2步,参数生成中心为用户生成一对公私钥(st,pk),用于计算文件标签;
第a3步,参数生成中心选择N=2l作为数据文件的生命周期,其中l+1为完全二叉树的深度,N为该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目;二叉树的根结点用空串ε表示,左孩子用0表示,右孩子用1表示;最底层孩子称为叶子;时间周期整数t(t=0,1,…N-1)用对应的l比特长度的二进制字符串表示,与前序遍历该时间周期对应叶子结点得到的l比特01字符串相同;
第a4步,参数生成中心选择群G1的生成因子g和u,随机选择计算Q=gρ,将作为公钥;
第a5步,参数生成中心计算对于j=1,…,l-1,选择并计算:
将依次入栈,循环结束时,得到:
其中,S0=S0;
第a6步,参数生成中心随机选择一个分配,Sec'0和Sec”0,满足Sec0=Sec'0·Sec”0,这两部分分别保存在不同的栈中,设置TPA的初始私钥为SKB0.0=Sec′c,将SKB0.0发送给TPA,用户的初始密钥为SK0.0=(sk0,Sec”0),将SK0.0发送给用户后,删除参数生成中心的其他中间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入侵容忍的云存储数据审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钥更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第b1步,TPA执行密钥更新操作,在第t个周期末,栈Sec't的栈顶元素出栈,其中,t表示t的二进制字符串,t=t0t1…tl,0≤tN;
第b2步,TPA判断当前周期t的tl是否为0,如果为0表明当前时间周期对应于完全二叉树的一个左叶子结点,否则对应完全二叉树的一个右叶子结点,再依据tl的值进行不同的密钥更新操作;
第b3步,用户执行密钥更新操作,用户接受TPA发送的密钥更新消息SKUt,在第t个周期末,栈Sec”t的栈顶元素出栈;
第b4步,用户判断当前周期t的tl是否为0,如果为0表明当前时间周期对应于完全二叉树的一个左叶子结点,否则对应完全二叉树的一个右叶子结点,用户依据不同的tl的值进行不同的密钥更新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41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