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4120.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余嘉怡;余嘉俊;余剑军;胡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俊怡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63/00;C08K13/02;C08K3/00;C08K3/36;C08K3/34;C08K3/22;C08K3/32;C08K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陈正兴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口腔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基础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口腔基础材料品种较少,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口腔基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
包括一种环氧硅树脂,所述环氧硅树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环氧树脂 50~90%
有机硅树脂 10~50%
催化剂 0.1~2%
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的A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所述环氧硅树脂 30%~60%
纳米陶瓷粉 1%~15%
气相二氧化硅粉 1%~5%
三氧化铝 1%~10%
高岭土 1%~15%
滑石粉 1%~15%
助剂 1%~5%
颜料 1%~5%
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的B组分:有机硅树脂,
A组分和B组分的混合比例为A:B=1:0.3~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助剂设为消泡剂、流平剂、偶联剂或光引发剂。
一种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
包括一种环氧硅树脂,所述环氧硅树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环氧树脂 50~90%
有机硅树脂 10~50%
催化剂 0.1~2%
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的A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所述环氧硅树脂 50%~80%
纳米陶瓷粉 1%~10%
纳米玻璃粉 1%~10%
气相二氧化硅粉 1%~5%
三氧化铝 1%~10%
羟基磷灰石 1%~5%
氧化锆 1%~10%
助剂 1%~5%
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的B组分:有机硅树脂,
A组分和B组分的混合比例为A:B=1:0.3~1.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助剂设为消泡剂、流平剂、偶联剂或光引发剂。
一种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制备环氧硅树脂:将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和催化剂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到100~150度,反应1~3小时,降温出料;
(2)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常温固化或加热固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为双组分树脂材料,把A、B两种组分的树脂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常温固化或加热固化,就可以得到无味、无毒、高硬度、耐磨、耐水、耐酸碱、耐溶剂、耐盐雾、耐老化、易加工的高性能有机硅口腔用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
包括一种环氧硅树脂,所述环氧硅树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环氧树脂 50~90%
有机硅树脂 10~50%
催化剂 0.1~2%
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的A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所述环氧硅树脂 30%~60%
纳米陶瓷粉 1%~15%
气相二氧化硅粉 1%~5%
三氧化铝 1%~10%
高岭土 1%~15%
滑石粉 1%~15%
助剂 1%~5%
颜料 1%~5%
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的B组分:有机硅树脂,
A组分和B组分的混合比例为A:B=1:0.3~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助剂设为消泡剂、流平剂、偶联剂或光引发剂。
一种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
包括一种环氧硅树脂,所述环氧硅树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环氧树脂 50~90%
有机硅树脂 10~50%
催化剂 0.1~2%
多功能口腔复合材料的A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所述环氧硅树脂 50%~80%
纳米陶瓷粉 1%~10%
纳米玻璃粉 1%~10%
气相二氧化硅粉 1%~5%
三氧化铝 1%~10%
羟基磷灰石 1%~5%
氧化锆 1%~10%
助剂 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俊怡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俊怡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4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