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高速公路无卡支付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3067.2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4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珍;黄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淑珍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G06Q20/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0 | 代理人: | 欧阳学仕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高速公路 支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公路的收费方法,特别涉及实现高速公路无卡支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保有量大,高速经常塞车,人手发卡与收费所需的时间较长。人手收费通道效率低,当车到收费处时需要先找收费卡,然后拿钱,再交给收费员,收费员需要进行找钱、打单及放行等操作步骤。平均一辆车约一分钟。车流量大的时候会引起塞车,大部分高速塞车均由于收费站忙不过来才会塞到高速路上。
现市面上有使用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或者无卡付费系统,无卡付费系统通过扫描实现支付,由于这两种系统必须要硬件配合使用,而且硬件的价格并不便宜,还需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安装及调试。另外,ETC所配套安装的电子标签在使用时需要插上银行卡,通过电子标签的感应来读取银行卡,从而实现自动扣费,由于银行卡存在快速读取扣费等风险,当银行卡设置有低消费免支付密码及签名时,不法分子可直接拿移动POSS机即可盗刷插在电子标签上银行卡的资金。因此,出于高成本及高风险等问题考虑,大部分车主均不考虑使用ETC,从而导致人工收费通道的收费压力不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实现高速公路无卡支付的方法,其支付方便,安全便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实现高速公路无卡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立收费管理系统,在高速收费站的入口及出口位置设立专用行车收费通道,并在专用行车收费通道上安装车牌识别设备,车牌识别设备连接有收费管理系统,通过收费管理系统上传由车牌识别设备记录的车辆信息。
专用行车收费通道可直接使用现有高速公路入口的ETC通道,直接改造成为带车牌识别设备的专用行车收费通道,可节省成本,收费管理系统为整个无上支付的主控系统,各车牌信息均记录存储在该收费管理系统内,收费管理系统还可进行判断及按预定程序进行运算。
第二步,注册专用APP,在车辆用户的移动终端下载收费管理系统的专用APP,通过收费管理系统的专用APP进行用户注册,并填写用户车辆的真实有效信息,同时通过收费管理系统的专用APP完成余额充值,收费管理系统通过验证用户注册的真实有效信息后,就会对注册车辆打上合法身份认证的标签。
第三步,车辆进入高速,车辆从专用行车收费通道进入高速收费站的入口,此时车牌识别设备准确识别车牌后将车辆信息传输至收费管理系统,同时打开闸口,车辆可通行进入高速。
第四步,车辆校准,当车牌识别设备识别车牌后,收费管理系统要求注册车辆的专用APP立刻对其发送一个校准指令,收费管理系统的内部设置有初步运算公式,通过校准指令及初步运算公式来判断进入高速的车辆是否为注册车辆,如果收费管理系统有接收到校准指令且运算符合要求,则判定进入高速的车辆为注册车辆,反之,如果收费管理系统没有接收到校准指令或者运算不符合要求,收费管理系统则断定进入高速的车辆为套牌车辆或者非注册车辆。
初步运算公式用于运算出刚进入高速后的车辆是否为注册车辆,通过校准指令先确定刚进入高速的车辆的位置,同时通过车辆进入高速的时间参数进行运算,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初步运算公式算出车辆与高速入口的距离,即可判断出刚进入高速的车辆是否为注册车辆。
第五步,再次校准,收费管理系统的内部设置有再次运算公式,车辆在高速上行驶过程中,当收费管理系统识别到与该车辆车牌相同的套牌车辆进入高速时,收费管理系统则要求该注册车辆的专用APP不定时向收费管理系统发送多个校准指令,通过多个校准指令及再次运算公式来判断进入高速的注册车辆的具体行驶位置,同时通过再次运算公式判断出套牌车辆与注册车辆的位置是否相近,如果判断出位置不相近,则进行下一步,如果判断出位置相近,则禁止套牌车辆及注册车辆从高速收费站的出口的专用行车收费通道驶出,车辆只能到人工付费车道进行人工付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淑珍,未经李淑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