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3034.8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7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1/28;H01L29/7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结构 及其 形成 方法 |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基底上形成有层间介质层,层间介质层内具有露出部分基底的开口,开口侧壁形成有侧墙,开口底部、侧墙表面和层间介质层顶部形成有高k栅介质层;至少去除位于层间介质层顶部的高k栅介质层;对剩余的高k栅介质层进行沉积后退火工艺;在所述沉积后退火工艺后,在开口中填充金属层,形成金属栅极结构。本发明通过至少去除位于层间介质层顶部的高k栅介质层的方案,减小高k栅介质层的长度,从而减小高k栅介质层在沉积后退火工艺影响下的膨胀量(或收缩量),相应减小高k栅介质层因产生过大应力而发生破裂的可能性,以减小栅极漏电流,进而提高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电学性能和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尤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半导体器件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晶体管)。随着集成电路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器件技术节点不断减小,半导体器件的几何尺寸遵循摩尔定律不断缩小。当半导体器件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由半导体器件物理极限所带来的各种二级效应相继出现,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按比例缩小变得越来越困难。其中,在半导体制作领域,如何解决半导体器件漏电流大的问题最具挑战性。半导体器件的漏电流大,主要是由传统栅介质层厚度不断减小所引起的。
当前提出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高k栅介质材料代替传统的二氧化硅栅介质材料,并使用金属作为栅电极,以避免高k材料与传统栅电极材料发生费米能级钉扎效应以及硼渗透效应。高k金属栅的引入,减小了半导体器件的漏电流。
尽管高k金属栅极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但是现有技术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和良率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优化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和良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上形成有层间介质层,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具有露出部分所述基底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侧壁形成有侧墙,所述开口底部、所述侧墙表面以及所述层间介质层顶部形成有高k栅介质层;至少去除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顶部的高k栅介质层;对剩余的高k栅介质层进行沉积后退火工艺;在所述沉积后退火工艺后,在所述开口中填充金属层,形成金属栅极结构。
可选的,至少去除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顶部的高k栅介质层的步骤中,仅去除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顶部的高k栅介质层。
可选的,至少去除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顶部的高k栅介质层的步骤中,去除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顶部的所述高k栅介质层以及所述开口侧壁上部分所述高k栅介质层。
可选的,去除所述开口侧壁上部分所述高k栅介质层的步骤中,被去除的开口侧壁上所述高k栅介质层的长度占所述开口深度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4。
可选的,去除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顶部以及所述开口侧壁上部分所述高k栅介质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开口中形成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还覆盖所述高k栅介质层的顶部;采用第一去除工艺,去除位于所述高k栅介质层顶部的填充层,露出所述高k栅介质层的顶部;采用第二去除工艺,去除所述开口中部分厚度的所述填充层;在所述第二去除工艺后,去除高于剩余填充层顶部的高k栅介质层;去除高于所述剩余填充层顶部的高k栅介质层后,去除所述剩余填充层。
可选的,所述填充层的材料为ODL材料、BARC材料、DUO材料或光刻胶。
可选的,所述第一去除工艺为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干法刻蚀工艺、或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和干法刻蚀相结合的工艺。
可选的,所述第二去除工艺为干法刻蚀工艺。
可选的,形成金属栅极结构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开口中填充金属层后,去除高于剩余高k栅介质层顶部的金属层、侧墙和层间介质层;所述剩余高k栅介质、剩余金属层用于作为所述金属栅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性晶体管
- 下一篇:沟槽栅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