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防御联网报警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92908.8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栋予;杨亚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栋予;河南安霸保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3/19 | 分类号: | G08B13/19;G08B13/196;G08B13/08;G08B15/02;G08B25/00;H04N7/18 |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6 | 代理人: | 崔卫琴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防御 联网 报警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联网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防御联网报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联网报警服务运营都是建立在前端报警主机将报警信息上传接警平台的基础上,更先进的是报警和视频信息同步上传接警平台。
无论是单独的报警信息上传还是报警加视频复合信息上传,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联网报警的安保服务对象基本都是沿街商铺或偏远地带,罪犯进入防范区域后才能触发报警装置,这个时候接警平台即便接到报警信息,快速响应到达现场也需要10-30分钟时间,这样罪犯就有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作案时间,出警人员到达现场后,罪犯已经得手逃之夭夭。现有防范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只能记录作案过程,给下一个环节的破案留下影像资料而已,不具有主动防御的功效。
同时,在很多重要场所配备有保险柜,但保险柜的密码输入错误报警还有震动报警都是孤立的现场报警而已,不具有联网通知的功能。
综上所述,目前的安保防范措施,防盗报警器,视频监控系统,还有保险箱保险柜,都是一种被动防范方法,达不到真正的防盗避免损失目的,只能通过震慑犯罪的方法减少财产损失,显然这不是安保需求方想要的结果。
提供一种能够真正御贼与室外的主动防御、具有手机反向控制远程打击功能的报警方法及系统对安全防护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以主动防御,提高使用效果的主动防御联网报警系统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主动防御联网报警系统,包括接警平台、报警主机、防范部和禁区部;
报警主机接收遥控器、客户端或键盘的布防或撤防信号;
防范部包括电子屏和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采集视频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视频信息传输到接警平台;
报警主机输出信号控制电子屏的工作;
禁区部包括防盗红外线网、禁区网络摄像机和气体发生装置;禁区网络摄像机将采集到的视频信息传输到报警主机,报警主机将视频信息传输到接警平台,报警主机输出信号控制防盗红外线网的工作和气体发生装置的工作。
防盗红外线网包括至少1个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采集人体红外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人体红外信号传输到报警主机。
防范部还包括声光报警电路和远程喊话单元,报警主机输出信号控制声光报警电路的工作;远程喊话单元中的麦克风设置于监控室,远程喊话单元中的喇叭位于防范区。
还包括用于设置在保险柜上的信号检测单元,信号检测单元将开门信息,震动报警信息和密码输错信息传输到报警主机,报警主机将开门信息,震动报警信息和密码输错信息传输到接警平台。
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气体容器,气体容器上设有出口,出口上设有电磁阀,报警主机输出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工作。
一种利用上述系统进行的主动防御联网报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报警主机接收布防信号,对防范区和禁区进行布防;
(2)电子屏显示布防信息;
(3)接警平台接收到防范区的入侵信号,在防范区发出声光报警;
(4)报警平台接收到禁区的入侵信号,接警平台接收禁区的视频信息,对视频信息进行复核,确定是否为警情信号,如是,则进行步骤(5);
(5)接警平台或客户端输出信号使得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喷出。
步骤(3)中判断防范区是否有入侵的方法为:网络摄像机在采集的图像范围内划定禁入区,网络摄像机采集视频信息,并判断禁入区是否有活动的人体信号进入,如果有,则表示防范区有入侵。
步骤(4)中判断禁区是否有入侵的方法为:报警主机接收到防盗红外线网采集的人体红外信号或保险柜上的门磁单元传输的开门信号或保险柜密码输错信息。
步骤(5)中接警平台或客户端发出3S不低于3A的开关量信号,气体发生装置的电磁阀开启,气体发出装置中的气体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栋予;河南安霸保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杨栋予;河南安霸保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2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力接收器和用于控制该无线电力接收器的方法
- 下一篇:电动机的永磁体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