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系统控制器在环仿真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1803.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0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丽;代康伟;黄颍华;刘三兵;张玉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系统 控制器 仿真 测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系统控制器在环仿真测试系统,包括:驾驶员模型单元、仿真整车控制器VCU单元、仿真电机控制器MCU单元、仿真电池管理BMS单元、VCU测试接口、MCU测试接口和BMS测试接口;其中,仿真VCU单元的一端与驾驶员模型单元连接,仿真VCU单元的另一端与VCU测试接口连接;仿真MCU单元的一端与驾驶员模型单元连接,仿真MCU单元的另一端与MCU测试接口连接;仿真BMS单元的一端与驾驶员模型单元连接,仿真BMS单元的另一端与BMS测试接口连接。本发明通过切断驾驶员模型单元与仿真控制器单元之间的通路,并连通测试接口与汽车控制器单元之间的通路,实现动力系统控制器仿真VCU单元、仿真MCU单元和仿真BMS单元的任意组合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系统控制器在环仿真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能源的日趋紧张以及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电动汽车因其高效能、零污染的优势,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电动汽车具有三大核心控制器,即整车控制器(VehicleControl Unit,VCU)单元、电机控制器(Motor Control Unit,MCU)单元和电池管理(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单元。VCU单元作为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功能需要大大增强,控制系统本身日趋复杂化,其在保障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行驶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MCU单元通过集成电路的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使得电机应用范围更为广泛,输出效率更高,噪音更小。BMS单元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
为了缩短汽车VCU单元、MCU单元和BMS单元的开发周期、减少研发成本,需要对电动汽车的三大控制器单元的硬件进行在环仿真(Hardware in theLoop Simulation,HILS)测试。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硬件联合在环仿真测试系统,该系统只能实现VCU单元、MCU单元和BMS单元三大控制器的联合测试,对于三个控制器中单个或多个控制的测试并不能兼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控制器在环仿真测试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在环仿真测试系统仅支持VCU单元、MCU单元和BMS单元三个控制器联合测试,不能支持单个或多个控制器测试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控制器在环仿真测试系统,包括:驾驶员模型单元、仿真整车控制器VCU单元、仿真电机控制器MCU单元、仿真电池管理BMS单元、VCU测试接口、MCU测试接口和BMS测试接口;其中,
仿真VCU单元的一端与驾驶员模型单元连接,仿真VCU单元的另一端与VCU测试接口连接;
仿真MCU单元的一端与驾驶员模型单元连接,仿真MCU单元的另一端与MCU测试接口连接;
仿真BMS单元的一端与驾驶员模型单元连接,仿真BMS单元的另一端与BMS测试接口连接;
其中,驾驶员模型单元用于控制切断与仿真VCU单元、仿真电机控制器MCU单元和/或仿真电池管理BMS单元之间的通路,并连通VCU测试接口与汽车VCU单元、MCU测试接口与汽车MCU单元、和/或BMS测试接口与汽车BMS单元之间的通路。
通过切断驾驶员模型单元与仿真VCU单元所在的链路、驾驶员模型单元与仿真MCU单元所在的链路、和/或驾驶员模型单元与仿真BMS单元所在的链路,并选通VCU测试接口与汽车VCU单元、MCU测试接口与汽车MCU单元、和/或BMS测试接口与汽车BMS单元之间的通路的方式实现单独一个控制器单元或多个控制器单元的在环仿真测试,在待测控制器类型切换时只需切断驾驶员模型单元与对应仿真控制器所在的链路,选通驾驶员模型单元与汽车待测控制器即可,大大减少了测试建模时间,实现不同测试项目之间的无缝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1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颌面部术后无菌保护罩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用的支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