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H值控制的高温厌氧菌生产乙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0958.2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伊日布斯;吴铭杰;严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3/00 | 分类号: | C12Q3/00;C12P7/06;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h 控制 高温 厌氧菌 生产 乙醇 方法 | ||
1.一种基于pH值控制的高温厌氧菌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划线培养:在温度为50~60℃条件下,将低温保存的嗜热严格厌氧革兰氏阳性菌Thermoanaerobacterium sp. Rx1置于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厌氧培养48~60h得到Rx1单菌落,其中液体培养基为MM641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pH值为6.0~8.0;
(2)纯化培养:将步骤(1)所得Rx1单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50~60℃条件下进行厌氧培养12~16h得到纯化Rx1菌种,其中液体培养基为MM641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pH值为6.0~8.0;
(3)传代培养:将步骤(2)所得纯化Rx1菌种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50~60℃条件下进行厌氧培养至菌体生长至对数期后期得到活化Rx1菌种,其中液体培养基为MM641培养基;
(4)乙醇发酵:将步骤(3)所得活化Rx1菌种接种至发酵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50~60℃、通入氮气或二氧化碳、pH值为6.00~8.00的条件下,发酵6~10h,然后在搅拌条件下继续发酵48~72h后终止发酵,其中发酵液体培养基为MM641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pH值控制的高温厌氧菌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M641培养基配方包括碳源、氮源、NH4Cl、MgCl2·6H2O、KH2PO4、K2HPO4、FeCl3·6H2O、刃天青、微量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pH值控制的高温厌氧菌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量元素包括Fe2+、Fe3+、Zn2+、Mn2+、Co2+、Cu2+、Ni2+、Mo6+、B3+,碳源为葡萄糖、木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醇、乳糖、麦芽糖、木聚糖、淀粉、果胶或纤维二糖;氮源为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的一种或任意比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pH值控制的高温厌氧菌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M641培养基为5~10g/L碳源、2~5g/L氮源、0.6~1.0g/L NH4Cl、0.4~1.0g/L MgCl2·6H2O、0.5~1.5g/L KH2PO4、1~4g/L K2HPO4、0.5~1.0g/L刃天青、5~10mmol/L Fe2+、8~12nmol/L Fe3+、0.4~0.6mmol/L Zn2+、0.4~0.6 mmol/L Mn2+、0.6~1.0 mmol/L Co2+、10~16 nmol/L Cu2+、0.08~0.2 mmol/L Ni2+、0.16~0.20 mmol/L Mo6+、0.08~0.2 mmol/L B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pH值控制的高温厌氧菌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固体培养基为采用NaOH溶液调节MM641培养基的pH值为6.0~8.0,煮沸,加入0.5~1.0g/L半胱氨酸盐酸盐、2~4g植物凝胶,灭菌,凝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pH值控制的高温厌氧菌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罐液体培养基为采用NaOH溶液调节MM641培养基的pH值为6.0~8.0,煮沸,加入0.5~1.0g/L半胱氨酸盐酸盐,灭菌,冷却至温度为50~60℃,通入氮气或二氧化碳,通气流量为10~30L/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pH值控制的高温厌氧菌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培养基为采用NaOH溶液调节MM641培养基的pH值为6.0~8.0,煮沸,加入0.5~1.0g/L半胱氨酸盐酸盐,通入氮气或二氧化碳,通气量为10~20L/h,冷却,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09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