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0892.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9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吕富勇;马芙蓉;晁博;李鹏生;祖旭明;江鸿;巫江涛;蔡俊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50/90;H04W4/90;H04B5/00;H04W4/40;H02J7/00;B60L53/66;B60L5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艳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无线 充电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本装置包括轨道车、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轨道、感应耦合输电线圈、感应耦合电能发生装置、无线充电器和控制终端,本方法,无线充电器发现汽车缺电,控制终端接受申请后,在系统分析查找距离请求点最近的空闲轨道车和空闲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空闲轨道车将空闲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搬运到指定位置,轨道车标志为空闲。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给无线充电器供电充电,充电完毕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标识为空闲;控制终端记录用户信息及收费信息。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公路上及时补充电能,方便、智能,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属于汽车充电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现有汽车使用传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产生很多污染问题,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而出现了电动汽车。但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因电池储能容量小而受限,此外,电动汽车在高速的任意位置上缺电抛锚的情况必然会发生,到时必定严重影响交通,这个问题亟待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的专利,如公开号为CN105337372A、CN105703437A、CN105743168A的专利,采用一种可移动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这种方法目前使用较多,虽然可以移动到缺电汽车旁对其进行充电,但是要使用电线和插头造成不便。如公开号为CN105515224A、CN105932754A、CN106025314A、CN106059001A的专利,利用可移动充电小车的方法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这种方法目前也有较多应用,但是这些充电小车没电后还要自己到固定的地点进行充电,甚至有的还拖着线缆,显得麻烦且降低了充电小车的效率。如公开号为CN105591436A的专利,是一种多车位移动式汽车无线充电装置,但是该方法使用电缆显得麻烦,且其使用范围局限于充电站内部,不适合大型远距离的汽车应急充电。如公开号为CN105818704A的专利,采用伸缩电缆和滑动装置进行更加灵活的充电,但是电缆的路径只能为直线,所以这种方法也有所限制。如公开号为CN106043085A的专利,采用太阳能移动充电车的方法,该方法与可移动充电桩类似,且充电车体积庞大、成本较高,不适合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以达到在高速上为任意位置缺电抛锚的电动汽车自动进行应急充电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轨道车、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轨道、感应耦合输电线圈、感应耦合电能发生装置、无线充电器和控制终端,
所述轨道车内设置有定位通信模块、夹持装置和感应耦合受电器;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内设置有定位通信模块、感应耦合受电器和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发射器;
所述感应耦合输电线圈和感应耦合电能发射装置相连,感应耦合输电线圈安装在轨道上,同时通过感应耦合方式为轨道车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供电;
所述无线充电器内设置有定位通信模块和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接收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通过磁共振耦合方式给无线充电器提供电能,定位通信模块通过北斗或GPS定位,并通过无线通信和控制终端通信,无线充电器安装于电动汽车内,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通过磁共振耦合方式给无线充电器提供电能。
所述轨道包括运输区和充电工作区,轨道车在轨道的运输区自由移动,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被放置在充电工作区,该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由轨道车夹持进入运输区,实现自由移动。
所述运输区和充电工作区垂直分布,所述充电工作区位于运输区下方,所述运输区和充电工作区通过支架支撑固定。
所述控制终端与轨道车、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和无线充电器无线连接,能够接收和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无线充电器监控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并于低电量时,给司机发出提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0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量块夹子
- 下一篇:一种玉米株高茎粗测量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