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空目标监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0503.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4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任翔;徐鹏来;陈龙;杨琳;陈娟;陶少杰;徐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58 | 分类号: | G01S13/58;G01S13/50;G01S13/72;G01S7/41;G01S7/282;G01S7/285 |
代理公司: | 34118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空 目标 监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空目标监视方法。本发明使用预仰角为+15°的相控阵雷达天线,在天线方位角机械扫描的每一个脉冲周期内,依次发射出相对于控阵雷达天线法线方向,俯仰角为‑15°~﹢15°渐进全覆盖的8束电扫描雷达波脉冲信号,根据雷达的回波信号探测出目标相对于雷达的空间坐标,本监视方法能够实现搜索、跟踪海拔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内的小型飞机、滑翔伞、无人机等空气动力目标,实现对远程空管一次雷达的低空补盲,形成低空目标的三坐标运动态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空目标监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面向普通群众的消费级无人机产品越来越多,飞行门槛越来越低。包括消费级无人机在内的诸如动力三角翼、滑翔机、探空气球等这类典型的“低、慢、小”目标极易形成“黑飞”,对包括机场在内的要地构成威胁。而这些“低、慢、小”目标又往往处于大型雷达的监视盲区。针对无人机的监视,目前还是个世界难题,国际上通常采用雷达探测、光电设备探测、声学探测等相应手段,但是国内尚无相关产品。
相控阵雷达即相位控制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利用大量个别控制的小型天线元件排列成天线阵面,每个天线单元都由独立的开关控制,基于惠更斯原理通过控制各天线元件发射的时间差,就能合成不同相位(指向)的主波束,而且在两个轴向上均可进行相位变化;与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相似,相控阵各移相器发射的电磁波以建设性干涉原理强化并合成一个接近笔直的雷达主波瓣,而旁瓣则由于干涉相消而大幅减低。
普通雷达的波束扫描是靠雷达天线的转动而实现机械扫描,这种方式波束指向不灵活,无法精确监视低空区域内高度低、速度慢、体积小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空目标监视方法,本监视方法能够精确监视低空区域内高度低、速度慢、体积小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低空目标监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相控阵雷达天线方位角机械扫描的每一个脉冲周期内,依次发射出相对于相控阵雷达天线法线方向,俯仰角为-15°~﹢15°的8束电扫描雷达波脉冲信号;
S2、根据回波信号探测出目标相对于相控阵雷达的空间坐标。
优选的,所述雷达天线法线方向与水平面的预仰角为15°。
优选的,8束所述电扫描雷达波脉冲信号的波位分布分别为:第一波位的中心仰角为1.6°,波束宽度为2.67°,增益为38.38dB;第二波位的中心仰角为2.8°,波束宽度为2.66°,增益为38.40dB;第三波位的中心仰角为4.3°,波束宽度为2.65°,增益为38.42dB;第四波位的中心仰角为6.3°,波束宽度为3.95°,增益为36.69dB;第五波位的中心仰角为9°,波束宽度为3.92°,增益为36.72dB;第六波位的中心仰角为11.5°,波束宽度为6.51°,增益为34.51dB;第七波位的中心仰角为16°,波束宽度为7.80°,增益为33.73dB;第八波位的中心仰角为22°,波束宽度为15.72°,增益为30.69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0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下一篇:自动粘度控制器的自吸式自动润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