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消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90451.7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0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 发明(设计)人: | 许冬雷;丁平平;生昕;裴立强;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18;F01N1/00;F01N1/16;F01N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 地址: | 2142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净化 消声器 | ||
一种净化消声器,其特征是它包括:一锥形减压腔(11),该锥形减压腔(11)的锥端设有与进气管相连通的进气口(1),高压脉冲气体通过进气口(1)首先进入锥形减压腔,锥形结构有利于高压气流和声波的前后位错和扩散;一旋流腔(12),该旋流腔(12)与前述的锥形减压腔(11)相连,旋流腔(12)内布置有旋流板(2);一除尘腔(13),该除尘腔(13)通过法兰结构(3)与前述旋流腔(12)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一消声腔(17),该消声腔(17)的一端通过法兰结构与除尘腔(13)的出口端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另一端设有连通消声器的出气口(9)。本发明同时兼顾了气体清洁净化功能,简化了工业生产工序,除尘腔拆卸方便、滤芯更换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技术,尤其是一种内燃机降澡与排尘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兼具净化与消声功能的净化消声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噪声超过一定的值后,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工业活动中的噪声控制。
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包括阻式消声器和抗式消声器两种。前者利用多孔吸声材料来降低噪声。在气流通道的内壁上固定或在管道中排列吸声材料构造阻性消音器,当声波进入时,部分声能在多孔材料的孔隙中摩擦而转化成热能耗散掉,使通过的声波有所减弱;后者由突变界面的管和室组合而成,包含有各种频率成分的声波进入第一个短管时,只有在第一个网孔固有频率附近的某些频率的声波才能通过网孔到达第二个短管口,而另外一些频率的声波则不可能通过网孔,只能在小室中来回反射,通过管和室的适当组合.就可以滤掉某些频率成分的噪声。阻式消声原理适用于消除中、高频声波,而抗式消声原理适用于中、低频声波,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内燃机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中包含“粒状物”(积碳)和“絮状物”(烟絮)以及油水混合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对此尚无好的解决方法。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或块状、颗粒状、蜂窝状的无定形碳,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净化剂,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尚无将两者进行有效结构的消声器可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阻式抗式消声装置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综合了阻式和抗式两种消声原理的复合净化消声装置,以实现气体的同步净化清洁和零污染排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净化消声器,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锥形减压腔11,该锥形减压腔11的锥端设有与进气管相连通的进气口1,高压脉冲气体通过进气口1首先进入锥形减压腔,锥形结构有利于高压气流和声波的前后位错和扩散;
一旋流腔12,该旋流腔12与前述的锥形减压腔11相连,旋流腔12内布置有旋流板2,旋流板2对气流起到旋转离心作用,使气流中含有的杂质被甩至除尘腔中;
一除尘腔13,该除尘腔13通过法兰结构3与前述旋流腔12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在除尘腔13安装有活性炭层4和滤布5,从旋流腔12中进入的大颗粒杂质首先被活性炭层4吸附,剩余无法被吸附的小颗粒杂质则通过滤布5进行阻隔,起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一消声腔17,该消声腔17的一端通过法兰结构与除尘腔13的出口端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另一端设有连通消声器的出气口9,消声腔17通过两块隔板8分隔成一级消声腔14、二级消声腔15和集气腔16,一级消声腔17紧邻除尘腔13;在所述的隔板8上安装有连通相应腔室以便气体流通的插管7。
所述的锥形减压腔11的腔壁上布有面积总和数倍于进气口的小扩散孔,气体由所述腔壁斜射扩散进入旋流腔,起到减压的作用。
所述的旋流板2由不与气流反应的多孔吸声材料制成。
所述的旋流腔12呈圆柱体状结构,与之相连的除尘腔13呈长方体或立方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0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