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控制阀组及控制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89731.6 | 申请日: | 2017-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3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 发明(设计)人: | 方敏;洪威;赵雷刚;万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11/10;F16K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阀芯 连通 引出通道 控制阀 入口段 收缩段 文丘里管 溢流阀 液压控制阀组 控制油口 阀盖 液压控制阀 安装空间 阀盖密封 进油通孔 可滑动地 液压器件 一端密封 逐渐减小 出油口 减压孔 插装 阀体 体内 占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控制阀,属于液压器件领域。液压控制阀组包括控制阀和溢流阀,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盖,控制阀还包括文丘里管和减压阀芯,文丘里管固定插装在阀体内,文丘里管包括入口段和收缩段,入口段的一端与阀盖密封连接,减压阀芯可滑动地安装在入口段内,减压阀芯上设有减压孔,入口段上设有进油通孔,减压阀芯的一端密封且朝向阀盖布置,减压阀芯内设有通道,收缩段的内径由与减压阀芯连通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收缩段连通有第一引出通道,第一引出通道与溢流阀的第一控制油口连通,收缩段连通有第二引出通道,第二引出通道与溢流阀的第二控制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本发明解决了阀组占用大量安装空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控制阀组及控制阀。
背景技术
在液压系统中,通常会通过不同功能的液压控制阀组对执行元件进行控制,以实现执行元件的各种动作。例如,当需要控制执行元件的转速时,可以将减压阀、可控节流阀和压力补偿器等液压元器件通过油管连接组合成为一个液压控制阀组(各个液压元器件具有独立的阀体),以实现液压控制阀组对执行元件的转速控制。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减压阀、可控节流阀和压力补偿器等液压元器件分别具有独立的阀体,所以液压控制阀组的体积庞大,占用大量的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液压控制阀组占用大量安装空间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阀组及控制阀。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阀组,所述液压控制阀组包括控制阀和溢流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和安装在所述阀体一端的阀盖,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阀盖上设有控制油口,所述控制阀还包括文丘里管和减压阀芯,所述文丘里管固定插装在所述阀体内,所述文丘里管包括背向所述阀盖依次延伸的入口段和收缩段,所述入口段的一端与所述阀盖密封连接且与所述控制油口连通,所述减压阀芯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入口段内,所述减压阀芯上设有减压孔,所述入口段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减压孔和所述进油口的进油通孔,所述减压阀芯的一端密封且朝向所述阀盖布置,所述减压阀芯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减压孔和所述收缩段的通道,所述收缩段的内径由与所述减压阀芯连通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收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收缩段的靠近所述减压阀芯的位置连通有第一引出通道,所述第一引出通道与所述溢流阀的第一控制油口连通,所述收缩段远离所述减压阀芯的位置连通有第二引出通道,所述第二引出通道与所述溢流阀的第二控制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阀盖上的所述控制油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油通孔为腰形孔,所述腰形孔沿所述减压阀芯的移动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减压阀芯的外壁上间隔设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夹设在所述减压阀芯和所述入口段之间,所述减压孔和所述进油通孔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设有支撑凸台,所述文丘里管的外壁上设有对位凸台,所述对位凸台搁置在所述支撑凸台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一侧面上设有安装凹槽,所述阀盖卡装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端盖的一侧面固定在所述阀体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阀盖上设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夹设在所述阀盖和所述安装凹槽之间。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入口段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密封件和第五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和所述第五密封件夹设在所述阀体和所述入口段之间,所述进油口和所述进油通孔均位于所述第四密封件和所述第五密封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97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