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装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88811.X | 申请日: | 2017-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0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冬;王道斌;马建新;白涛;江国进;孙永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电智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0 | 代理人: | 孙小敏 |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pga 协议 转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装置,连接在以太网与CAN控制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HUB模块、RMII模块、MPU_TO_IO模块、IO_TO_MPU模块和CRC模块;
所述HUB模块用于实现上位机MPU的报文转发;所述HUB模块包括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所述物理接口与以太网的PHY芯片相连,所述逻辑接口与RMII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MPU为控制站的算法运算和控制单元;
所述RMII模块用于给所述MPU_TO_IO模块和CRC模块传输上位机MPU的报文数据,接收所述IO_TO_MPU模块的应答数据,实现2B/8B的串并转换;
所述MPU_TO_IO模块用于对来自上位机MPU的所有报文进行CRC解码,解码错误后丢弃,解码成功后把报文中针对每个I/O板卡下发的输出数据和其它各种指令分类放到对应的槽位进行缓存,再将缓存报文发送给I/O板卡;
所述IO_TO_MPU模块用于监视CAN控制器的状态,在1个通信周期内提取来自I/O板卡的数据,解析并分类缓存;并对上位机MPU的报文指令进行直接应答;
所述CRC模块用于对来自所述RMII模块传输的上位机MPU的报文数据进行校验,将结果反馈给MPU_TO_IO模块;对应答给上位机MPU的数据进行CRC校验值计算,将计算结果反馈给IO_TO_MPU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JA_CTRL模块,所述SJA_CTRL模块接收所述MPU_TO_IO模块的缓存报文,并向所述IO_TO_MPU模块发送应答给上位机MPU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MPU_TO_IO模块与所述IO_TO_MPU模块之间的TIME_ID模块,提取MPU_TO_IO模块对时指令中的时间信息更新于本地时钟并计时;在IO_TO_MPU模块应答上位机MPU时提取最新的时钟信息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HY_RST模块,用于对以太网PHY芯片的复位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IGHT_CT模块,用于对指示灯的状态进行控制。
6.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HUB模块转发上位机MPU的报文;
2)MPU_TO_IO模块对上位机MPU的报文数据进行CRC解码,解码错误后丢弃,解码成功后把报文中针对每个I/O板卡下发的输出数据和其它各种指令分类放到对应的槽位进行缓存;其中,所述MPU为控制站的算法运算和控制单元;
3)按照IOBUS-1和IOBUS-2协议的要求将缓存报文发送给I/O板卡;
4)通过IO_TO_MPU模块监视CAN控制器的状态,在1个通信周期内提取来自I/O板卡的数据,解析并分类缓存,并对解析缓存的来自上位机MPU的报文指令进行应答;
5)通过CRC模块对来自上位机MPU的报文数据进行校验,将结果反馈给MPU_TO_IO模块;对应答给上位机MPU的数据进行CRC校验值计算,将计算结果反馈给IO_TO_MPU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还包括通过TIME_ID模块,提取MPU_TO_IO模块对时指令中的时间信息更新于本地时钟并计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FPGA的协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还包括通过TIME_ID模块,提取在IO_TO_MPU模块应答上位机MPU时最新的时钟信息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88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