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翻边机构及冲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8775.7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徐肖;黄涛;张金贵;王旭;井芊;李杭;卢桥;何鹏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张春雨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边机构及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翻边工艺是板料冲压过程中的常规工艺。但在翻边过程中,由于模具结构的原因,加工后的板料通常会产生翻边拉毛缺陷,拉毛会使得零件厚度变薄,严重时会影响翻边面的强度。图1为板料翻边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翻边机构在对板料翻边前的状态图,图3为传统翻边机构在对板料翻边后的状态图,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该翻边机构包括托料芯4、压料芯3和安装在上模的翻边刀块2,在翻边过程中,通过压料芯3将放置在托料芯4上的板料1压紧,翻边刀块2随上模向下运动,当翻边刀块2接触板料1后继续向下运动,以实现板料1的翻边;但由于翻边刀块2与压料芯3之间的翻边间隙较小,在翻边过程中,极易造成板料1的拉毛缺陷。
对于这种开口式的U形零件,由于造型原因,容易产生翻边面的回弹,在模具设计时,对于具有倾斜角度的翻边,会将翻边面向回弹的反方向设置一个补偿角度,以保证零件翻边回弹后的精度,这是一个回弹补偿的过程。但对于翻边后板料的两个翻边面都平行于模具运动方向的情况下,就无法再向内进行回弹补偿,导致翻边后的板料发生回弹变形,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边机构及冲压模具,以实现生产加工U形零件,防止在翻边过程中,U形零件的翻边面产生拉毛缺陷,同时可以对具有任意角度的翻边面提供回弹补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边机构,包括压料芯,所述压料芯固定设置在上模座上,其中,所述翻边机构还包括:
托料芯,所述托料芯包括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台阶固定连接;
两组对称设置的成型模块,每组所述成型模块均包括固定块和翻边刀块,所述翻边刀块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翻边刀块包括成型块和限位块,所述成型块和所述限位块之间具有设定的角度,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
如上所述的翻边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翻边刀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槽配合的转轴,所述弧形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具有设定的角度范围。
如上所述的翻边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成型模块还包括中轴和两个连接块,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中轴配合的转动孔,所述中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块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翻边机构,其中,优选的是,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保持有距离,且所述第二台阶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块接触。
如上所述的翻边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台阶的上表面为弧面。
如上所述的翻边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台阶的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元件固定卡设在所述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翻边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台阶上设置有圆倒角,所述圆倒角与工件接触。
如上所述的翻边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成型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转轴为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翻边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块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固定设置有压料芯,其中,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翻边机构,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弹性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托料芯与所述压料芯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翻边机构及冲压模具,通过设置可以转动的翻边刀块来对板料进行翻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翻边间隙小而造成翻边拉毛的问题,保证了板料的翻边质量;同时,通过调整成型块和限位块之间的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上直下运动的翻边机构无法对角度进行补偿的问题,且仅需改变成型块和限位块之间的角度,即可满足板料的各种翻边角度的要求,实现了该翻边机构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板料翻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翻边机构在对板料翻边前的状态图;
图3为传统翻边机构在对板料翻边后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翻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翻边机构在翻边开始前的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87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