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出料机构及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88765.3 | 申请日: | 2017-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迎强;韩永志;杜长胜;刘程;黄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45/04 | 分类号: | B21D4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张春雨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出料机构及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递增和投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冲压生产自动化线已普遍被应用,但目前冲压钢板模类零件的生产仍普遍采用磁性吸杆手工辅助拿取,其操作过程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且很多零件中心位置处为曲面,比如V形零件,采用磁性吸杆拿取时较难吸住零件,故研究一种可以自动出料的机构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出料机构及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零部件在成型后的自动出料,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出料机构,其中,包括: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凹模上的零件对齐;
顶出结构,所述顶出结构滑动穿设在所述导向孔中,且所述顶出结构上设置有第一斜面;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上模座上,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块;
旋转斜块,所述旋转斜块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斜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旋转斜块的下表面抵顶在所述限位块上。
如上所述的自出料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从动斜块和导向杆,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所述从动斜块的下方,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从动斜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杆滑动穿设在所述导向孔中。
如上所述的自出料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顶出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块和所述从动斜块上。
如上所述的自出料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顶出结构还包括顶出头,所述顶出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杆的端部,所述顶出头与所述从动斜块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块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自出料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顶出结构还包括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一端与所述从动斜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平衡杆滑动穿设在所述支撑块中,所述平衡杆与所述导向杆平行。
如上所述的自出料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旋转斜块与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自出料机构,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扭簧,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所述旋转斜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轴,且所述第三固定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与所述第二固定轴连线的下方,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三固定轴的下方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
如上所述的自出料机构,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
如上所述的自出料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顶出头与所述导向杆螺纹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固定设置有凹模,所述上模座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凹模配合的凸模,其中,还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自出料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自出料机构及模具,通过设置可以在水平方向运动的顶出结构,以及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配合实现了将竖直运动转换为顶出结构的水平运动,实现了在上模座回程过程中凹模内零件的自动出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出料机构安装在模具中的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出料机构在顶出零件时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撑块 210-从动斜块 211-第一斜面
220-导向杆 221-顶出头 230-平衡杆
300-旋转斜块 310-第三固定轴 320-第二斜面
400-固定板 410-第一固定轴 420-第二固定轴
430-扭簧 440-限位块 500-固定块
600-凹模 700-凸模 800-下模座
900-上模座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8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