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含硼生铁提高Q235钢屈服强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6802.7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0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薛向欣;高永亮;杨合;杨松陶;何占伟;腾艾均;董梦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2C35/00;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7/1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硼生铁 屈服 熔化 两阶段控轧 真空感应炉 轧制 控制冷却 生产效率 钛铁合金 贝氏体 淬透性 对设备 合金化 硼元素 浇铸 钢板 转化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含硼生铁提高Q235钢屈服强度的方法,以Q235钢、含硼生铁、钛铁合金为原料,在真空感应炉内熔化及合金化,再经过浇铸、两阶段控轧轧制与控制冷却工艺得到最终钢板。本发明的优点是:不仅综合利用了含硼生铁,为其提供了一条合理的利用途径,同时充分利用硼元素能有效提高钢的淬透性的特点,使组织部分转化为贝氏体,显著提高Q235钢的屈服强度,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低,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含硼生铁来使Q235钢中部分组织转变为贝氏体,从而提高钢屈服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钢铁工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在提高材料性能的情况下减少钢铁材料中合金元素的使用量,尽可能使用相对简单的化学成分生产出满足不同性能要求的产品,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材料,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几十年钢的微合金化主要集中在铌,钼,铬,钨,钒,钛等贵金属。与一般的合金元素相比,硼是最有效的提高淬透性的元素,钢中加入0.001%的硼就能大幅度提高钢的淬透性。因而微量的硼可以代替一些贵重合金元素如镍、铬、钼等。此外利用高炉铁硼分离工艺流程获得的含硼生铁,虽然具有来源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但由于硼含量较低(0.2-1.0%),一直没有合理利用,对硼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Q235钢是广泛应用的钢种,但强度较低,一般提高Q235屈服强度的方法都是通过低温大变形实现,对轧机设备要求极高,或者通过添加其它贵金属实现。
在中国专利公开申请CN103741025A中,薛向欣、张志宏公开了一种以含硼生铁为加硼剂制备含硼微合金钢的方法,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但是他们研究的含硼微合金钢中碳含量较低(0.08-0.12%),因此对脱碳工艺要求较高,其中锰含量较高(1.5-1.8%),而锰资源属于紧缺资源,价格昂贵。虽然轧制工艺简单又具备良好的性能,但综合经济成本较高,不利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Q235钢中添加含硼生铁和钛铁合金,改变冶炼及轧制工艺条件,利用两阶段控轧轧制与控制冷却工艺,使其屈服强度大幅度提高,并且其它力学性能均符合要求。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含硼生铁提高Q235钢屈服强度的方法,以Q235钢,含硼生铁,钛铁合金为原料;
其各成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所述Q235钢各成分质量百分比C:0.12~0.22%,Mn:0.3~0.85%,Al:0.03~0.05%,Si:≤0.5%,S:≤0.05%,P:≤0.045%,余量为Fe;
所述含硼生铁各成分质量百分比C:3.0~3.8%、Si:2.0~3.2%、Mn:0.08~0.12%、P:≤0.06%、S:≤0.12%、B:0.20~1.0%,余量为Fe;
所述钛铁合金各成分质量百分比C 0.24~0.33%、Si 0.30~0.70%、V 2.6~3.2%、P≤0.02%、S≤0.05%、Al 4.3~4.7%、Ti 70~74%,余量为Fe;
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将经过处理的Q235钢装入感应炉内进行熔化以及合金化,熔化初期保持真空度3~10Pa,大功率加热炉料;熔化中期充氩气调节,气压控制在2~5Kpa;进入精炼期后,保持高真空度,脱氧氮,将温度加热到1600~1630℃,达到后保温;加入钛铁合金,开启电磁搅拌;随后加入含硼生铁,保温,开启电磁搅拌;
(2)浇铸前,先降温到1580℃,保持在3~5KPa下浇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68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段位增压式发泡机构
- 下一篇:一种联体泵马达的中位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