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饮用水砷、氟自动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6737.8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根南;吴清泉;姚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用水 自动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用水砷、氟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水体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海洋的总称,它既包括水,也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及水生生物等。水体中的杂质含量如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会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改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水体中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近十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取得较大进展,但全国的水体污染情况仍旧十分严重。在全国的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污染物的扫放量已经超出受纳水体的环境可容量。由于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国际水平,水污染的加重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水体污染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威胁着人民健康,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此外,我国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和饮用水输运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也不利于饮水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河流干枯、湿地退化、生态用水被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大量挤占、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环境的需求与水环境的现状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
砷对环境的危害和人类健康的威胁的区别与砷存在的价态密切相关,而砷的价态随着环境的变化会有所不同,在富含氧气的在河流水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最高价态。其中,有机砷的毒性相比于无机砷的毒性小大约30倍左右。氟离子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身体中如果缺氟会阻碍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的发育,但是,当氟离子存在过量时,会影响身体内钙和磷两种元素的平衡。
现有的检测水体中砷和氟离子含量的方式主要是化学法,化学法分析法往往存在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存在二次的污染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化的检测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饮用水砷、氟自动检测系统。
一种饮用水砷、氟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氟离子探头、砷离子探头、供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氟离子探头、砷离子探头均安装在检测水箱上,氟离子探头、砷离子探头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接,检测水箱的进口与供液泵的出口相连接,供液泵首先从纯水箱中抽取纯水至检测水箱,氟离子探头、砷离子探头各输出一组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氟离子零位数字信号V1、砷离子零位数字信号V2,完成纯水检测后,纯水排入废水箱,供液泵从待测水箱中抽取水样至检测水箱,氟离子探头、砷离子探头各输出一组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数字信号氟离子含量数字信号V3、砷离子含量数字信号V4,控制器对V1和V3进行比对计算出水样中氟离子含量、对V2和V4进行比对计算出水样中砷离子含量。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供液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相连接,用于控制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供液泵的通断,第一电磁阀安装在供液泵与纯水箱之间的管道上,第二电磁阀安装在供液泵与待测水箱之间的管道上,第三电磁阀安装在检测水箱与废水箱之间的管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氟离子探头、砷离子探头实现对纯水和水样的检测,从而输出氟离子零位数字信号V1、砷离子零位数字信号V2、氟离子含量数字信号V3、砷离子含量数字信号V4,控制器通过比对计算出水样中砷离子含量和氟离子含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饮用水砷、氟自动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2、信号处理电路,3、数据采集卡,4、氟离子探头,5、检测水箱,6、供液泵,7、纯水箱,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待测水箱,11、废水箱,12、砷离子探头,13、第三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6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