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浮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4150.3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4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玲;邓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嵇旭辉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浮机 | ||
一种气浮机包括气浮池、刮渣装置、释放器、气泡发生器、电机、出水管和溶气系统。气泡发生器为沿气浮反应池长度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气泡发生器安装在释放器的内部,气泡发生器的一端与安装在气浮反应池外侧的电机相连,电机带动气泡发生器在释放器内部做轴向转动,从而使溶气水、污水、絮凝剂充分旋转接触,形成絮体混合液,大大降低了混凝‑絮凝过程中停留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不再单独设有絮凝反应池,减小了气浮机的占地面积,使气浮机更紧凑。并且释放器将混合液释放到整个气浮反应池进行接触和分离反应,对水流的波动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气浮机。
背景技术
溶气气浮技术是一种固液分离技术,它具有处理效率高,启动时间短和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完整的溶气气浮技术包括了絮凝过程、溶气释气过程和气泡-絮体聚集体形成与分离过程三大基本过程。所以一般气浮机的池体包括絮凝反应池、接触池和分离池。污水先进入絮凝反应池中与絮凝剂充分混合发生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接触池与溶气水中小气泡完成粘接,形成泡絮体沿接触池与反应池之间设置的斜面进入分离池并上浮至液面,形成浮渣排除。分离池有效工作区间只有斜面至液面这一段区间,用于分离已经絮凝好的絮体,这部分水体内含有微小气泡群,可以辅助托举絮体,分离池下半部分只能用于收集清水。并且当污水流量突然增大时,污水流入分离池斜面以下的区域,这部分区域中 没有微小气泡群辅助托举絮体,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浮机。
本发明的一种气浮机机包括气浮池、刮渣装置、释放器、气泡发生器、电机、出水管和溶气系统;所述气浮池包括气浮反应池和浮渣池,气浮反应池和浮渣池被隔板隔开;所述气浮反应池的一端设有气浮进水口,另一端设有气浮出水口;所述刮渣装置位于气浮池的上方;
所述出水管安装在气浮反应池靠近池底的位置;所述出水管为沿气浮反应池长度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在出水管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小孔,并且出水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溶气系统、气浮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气泡发生器为沿气浮反应池长度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安装在所述释放器的内部,并且位于出水管的上方;所述气泡发生器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溶气系统、气浮进水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安装在气浮反应池外侧的电机相连,电机带动气泡发生器在释放器内部做轴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释放器包括主管和多个气泡释放管,所述主管为沿气浮反应池长度方向延伸管状结构,多个气泡释放管与主管连通并对称的分布在主管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刮渣装置包括链条、两个链轮和多个刮渣板,两个链轮的其中一个位于气浮反应池上方并且靠近气浮进水口的一侧,另一个链轮位于浮渣池上方,通过链条连接两个链轮,链条上固定设置多个刮渣板。
进一步地,所述溶气系统包括回流泵、溶气罐、空压机;回流泵的进水口通过三通接头与气浮出水口、出水管相连通,回流泵的出水口与溶气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溶气罐的出水口通过三通接头与气泡发生器、气浮进水口相连通,溶气罐的进气口与空压机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浮机还包括加药口,加药口通过三通接头与气泡发生器、气浮进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浮反应池内位于出水管的下方还设有多个沿气浮反应池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斜板,并且多个斜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斜板将气浮反应池分为位于斜板上方的反应区和斜板下方的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设有排泥口。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为N个倒梯形组成的结构,每个倒梯形区域都设有排泥口。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电机带动气泡发生器在释放器内部做轴向转动,使溶气水、污水、絮凝剂充分旋转接触,形成絮体混合液,大大降低了混凝-絮凝过程中停留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不再单独设有絮凝反应池,减小了气浮机的占地面积,使气浮机更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嵇旭辉,未经嵇旭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4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