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3623.8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6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楢原隆志;西本允也;横山畅彦;中发修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广岛***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身 结构 | ||
1.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在车身的侧部形成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连续的封闭截面的内侧铰链柱构件以及外侧铰链柱构件的铰链柱;
具有在车身的侧部在比所述铰链柱靠近车身后方侧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封闭截面的侧梁构件的侧梁;和
沿着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车身宽度方向外侧的面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封闭截面的封闭截面构成部;
所述封闭截面构成部的封闭截面的后端侧与所述侧梁的封闭截面连接,
在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上以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连续地或断续地延伸的形式设置有被促进弯曲变形的弯曲促进部,所述弯曲变形是因对从车身前方侧输入至所述铰链柱的冲击载荷的应力的集中而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所述封闭截面构成部包括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侧面部和与该侧面部的内面接合的内增强件;
所述内增强件具有位于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侧面部的车身宽度方向外侧且与该内侧铰链柱构件的侧面部相向的侧面部;
所述内增强件的侧面部的前缘部在与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侧面部之间形成向车身前方侧开口的开口部;
所述弯曲促进部在所述开口部的车身前方侧与所述开口部相邻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截面构成部的车身上下方向尺寸随着朝向车身前方侧而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促进部包含以在车身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形成于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纵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促进部包含以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形式形成于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横突起部的一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促进部包含在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凹部或凸部的周缘形成在车身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棱线的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促进部包含设置于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规定的高刚性部和由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中的与所述高刚性部相比刚性较低的部分构成的低刚性部的边界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促进部在侧视车身时沿着所述封闭截面构成部的前端部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跨越左右一对所述铰链柱间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围板;和
以斜支柱状将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面和所述前围板的车身后方侧的面连接的角撑件构件,
所述弯曲促进部在所述角撑件构件的与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接合部的车身后方侧与所述接合部相邻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跨越左右一对所述铰链柱间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围板;和
以斜支柱状将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面和所述前围板的车身后方侧的面连接的角撑件构件,
所述弯曲促进部在所述角撑件构件的与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接合部的车身后方侧与所述接合部相邻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跨越左右一对所述铰链柱间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围板;和
以斜支柱状将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面和所述前围板的车身后方侧的面连接的角撑件构件,
所述弯曲促进部在所述角撑件构件的与所述内侧铰链柱构件的接合部的车身后方侧与所述接合部相邻地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36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承载面可加宽的半挂车装置及其应用
- 下一篇: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